纺织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现状的分析

来源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纺织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发展现状与趋势,认为纺织高等教育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纺织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纺织高等教育的教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经历了专门化的培养、纺织联的培养,纺织工程一专业的培养等多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目前,行业对纺织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宽窄结合、高低结合”的特点,因此,这样的人才需求特点,必然对纺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个性化、针对性培养或者订单式培养成为了必要和可能.基于这样的原因,就需要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认为采用多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培养方法,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本文探索构建了多种培养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并在我校纺织工程专业中实施.这些培养模式是:“一专业多方向”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卓越纺织”培养模式、“智能纺织”实验班培养模式、“纺织贸易”实验实验班培养模式.此外,目前纺织教育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已有原来的十余家纺织院校到现在的近百家院校,专业设置层次从专科到博士培养不断完善,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已是重要的途径,而且众多著名纺织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自我培养,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当前,纺织高等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资源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与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培养与人才的要求标准有差异,特别是与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与标准有差异,工程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够扎实,特别是纺织基本理论与技术的掌握需要提高,专业课的内容较少,广度与深度不足,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在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教学装备与教学手段有些还很落后.纺织高等教育应当在纺织工程这一基本专业特点下,密切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现代经济与管理等学科理论,突出新工科的特点,培养既有纺织与工程特点,又有交叉学科优势的人才.
其他文献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土资源有效融合并产生国际协同效应,建立全方位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融入教学环境设计的SWC-5IC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实现国际资源本土化与本土资源国际化的同时,创新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具有雄厚学科基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为同类学科全国第一或A+,人选2017年“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1篇博士论文人选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8篇博士论文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依托纺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举办暑期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本文分析总结历年来东华大学纺织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同时调研分析暑期
经纱上浆具有增加耐磨,减少毛羽,提高强力,以便织造能够顺利进行的作用,是棉纺织品成型工艺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经纱上浆实验教学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重要实践课程之一.传统经纱上浆实验过程由于高校硬件要求存在设备大型、连续运转、操作复杂、台套数少等缺点,无法真正开展“做中学,练中学”的高质量实验教学.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平台以解决目前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构建新型纺织经纱上浆实验教学平台,尤其是
教育部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发展背景下提出“新工科”这一新概念,其核心是以研究与实践项目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国家的战略需求及生物医疗纺织材料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环境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亦迫在眉睫.本研究主要以生物医用纺织品实践课程为例,通过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以及实践课程团队式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拓展,培养满足“新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服装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专业,具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的特点.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需要人才培养工作始终围绕SC(Students Centered)、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本论文拟在以往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按照OBE理念,对照工程认证的标准要求,构建持续改进整体框架体系.围绕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新常态”下,培养具备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服装高层次人才是关键,而“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然途径.本文从生源、企业及高校三方面分析了目前服装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以近年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先进制造课题组培养服装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例,在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基于10余项产学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对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内容核心,不仅反映人才培养的规格,而且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结合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探讨了如何结合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与举措.
中国服装产业正面临战略转型和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应用型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协同育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不足,然后基于国家政策,提出协同育人机制下西部地区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建议.
本为推进服装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亟待构建艺术工科以对接服装产业链、创新链来适应服装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文章从学科自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出发,阐述了艺术工科学科的学理构建要素,举证了艺术工学学科发展实例,凝练了艺术工科建设模式.
纺织行业是占国内生产总值11%的国家支柱产业,纺织品面料是服装家纺产品生产制造的基本材料,纺织品设计是连接纤维、织造与终端服装家纺产品的中间环节,对于终端服装家纺产品的OBM品牌建设和品牌产品设计来说极为重要.多年来,由于缺乏相应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纺织品设计人才的稀缺阻滞了当代纺织终端企业的转型升级.现有仍然坚持办学的纺织品设计专业应与时俱进地针对纺织终端产品设计开发的需要,重新建构新型纺织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