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激发态结构调控的新型溶质变色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1,4-二苯乙炔基苯(BPEB)核心结构的新型D-π-A型溶质变色荧光探针PNBD,及其经化学键合的二聚体BPNBD.光谱学行为研究发现,二者在常见有机溶剂中均具有较大的摩尔消光系数(> 32 000 cm-1M-1),较长的吸收波长(> 410 nm),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50%)和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宽的溶质变色范围(470~650 nm).
其他文献
  光电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再生能源制备技术,然而性能优良且稳定的光催化剂开发是光催化发展瓶颈。本文中,我们利用水热-沉积-退火方法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有机WO3/g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寻找一种可再生环保的能源迫在眉睫。而近年来通过人们对太阳能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发现太阳能用于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氢和降解有机物有很大
  光子晶体作为有序微结构材料中的一种,具有许多普通微结构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如光子带隙、光子局域现象等,这使其在光学器件、传感以及生物分析等领域具有特殊的应用优势,成为
  无机纳米颗粒的液晶态是各向异性无机纳米颗粒在分散体系中形成宏观尺度有序结构的一种相态,最早于1925年由Zocher在V2O5纳米颗粒分散体系中发现[1,2]。
  以大豆磷脂为原料,先制备成为反应活性较高的大豆磷脂酸钠,将其与活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即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对甲苯磺酸酯(mPEG2000-OTs)反应制备了大豆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
  刺激响应性超分子凝胶,在面对外界刺激,例如温度,金属离子,pH值,光及电磁场等条件,将发生可逆的凝胶-溶胶或其他相转变过程,从而用于构筑多种有趣的智能材料。
  水和甲醇都是PNIPAM的良溶剂,但PNIPAM不溶于两者以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这称为混致不溶现象。这一现象与蛋白质折叠和变性等很多生命现象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其机理仍
  以Daw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与羧基修饰的富勒烯C60为构筑基元,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C60-POM形状两亲性分子[1],并采用核磁、红外、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检测技术的信息传递过程,不再满足于在实验室、研究所使用复杂的仪器,复杂的检测手段,而是需要简单、便捷的检测分析手段。基于此我们设
  由于多头基表面活性剂其独特的自组装的性质,在许多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科学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多头基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疏水键,静电,π-π键等非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