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传统传染病。结核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曾经一度被控制,但随着AIDS的流行又死灰复燃,出现全球恶化趋势。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躯体症状:疲乏,咳嗽、咳痰(咳血)、出汗,皮疹,眩晕,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流感样非特异性症状等;同时还伴有大量焦虑情绪、头痛、盗汗、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入院患者视病情均需要经历联合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治疗方式采用直视下督导治疗,以及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方式。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HIV感染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获FDA批准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共有6大类32种(包括复合制剂),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有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等多达十余种。良好的药物吸收利用在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对药物吸收有重要影响。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服药后,将对正常寄居的肠道菌群产生极大的冲击,肠道微生态环境可能发生变化。通过对肠道菌群的有效调节来改善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的药物吸收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好的调节将对冶疗后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