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生产中铵盐高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第八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在硝酸生产中铵盐产生的原因,介绍其危害,并简单分析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铵盐含量高的具体原因及消除铵盐高的措施.
其他文献
基于WASP模型,提出一种全新的污染负荷拟合方式.该方法较常规的负荷拟合方式结果大.主要是由于模型的计算充分考虑了,河流的动态流动特性,并结合河流中污染物质在化学、物理、生物三者作用下,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合理计算出河道内部污染物质的入河负荷.
探讨了不同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在0.5~3mg/L的条件下,HMBR对COD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均可达90%以上;但在同样DO条件下,HMBR对NH4+-N的去除效果变化较大,在0.5mg/L时,NH4+-N平均去除率仅为56.75%,在1.5~3mg/L时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7.10%,在DO为lmg/L左右时,出水TN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反应器.该系统由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区组成.以苏州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工艺特性.结果表明:出水CODcr、NH4+-N、TN及SS平均浓度在43、2、16、6 mg/L左右.本工艺对COD、氨氮、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93%和64%左右,该工艺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容积负荷在0.56
通过福建省永春桃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论述了综合治理的规划原则,提出治理规划目标.确定综合整治主要采取防洪防枯、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底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以及景观和旅游开发建设等措施通盘考虑,强调指出流域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要多专业配合协作.
借助水动力水质模型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相关规划和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水环境研究的主要手段.根据福州市左海西湖浅水湖泊群紊流扰动及相互作用特性,建立相应的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对湖体现状情况下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提出改善水体水动力、水质的工程整治方案,并研究不同整治方案下对湖体水动力水质改善状况,从水动力水质改善方面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因素,最终确定相对最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浅水湖
为解决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技术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的问题,研究了沉淀污泥在超声处理后的絮体特性及回流效能.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后污泥体粒径减小,长时间作用后粒径可降至几个微米,且粒径与声能密度呈现相关性;1W/ml和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降低比表面积增大,10W/ml和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升高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低声能密度(1W/ml)超声处理后污泥回流可强化混凝效
污泥转移SBR是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间歇运行特性,通过在并联运行的SBR间以污泥回流方式实现活性污泥的定向筛选与转移利用以实现提高系统除污效能的新工艺.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对比了传统SBR池工艺与新工艺在不同污泥转移流量(污泥回流比)下的污泥总量及浓度变化,以及对污泥沉降性能及处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可显著提高SBR池中参与反应的活性污泥总量,污泥转移量15%、30%、40%下,
本文考察挂膜方式和填料填装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采用竹炭作为生物滴滤塔的填料,当进气H2S浓度为3.5ppm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1.2-12.4ppb、8.3-10.6ppb和10.7-11.4ppb.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5.0ppm时,三个塔经过7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三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
水厂污泥主要来自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排水.利用厢式隔膜压滤机对水厂污泥进行脱水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机脱水泥饼含固率可达60%,压滤机脱水效果与污泥性质、加药调质、滤布以及运行参数设定有关.
通过案例介绍了臭氧高级氧化(AOP)组合技术对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该工程通过将AOP技术与生物反硝化、混凝、生物活性炭(BAC)和除重金属(MAC)技术的有机组合,以MBR出水为对象进一步去除其中的TN、COD和重金属,使最终出水各指标都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