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粉末高速钢与45钢的连接

来源 :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热处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e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实现了M42粉末高速钢与45钢的连接,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观察连接接头的界面形貌,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连接接头的界面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SPS技术可一次性实现了M42粉末冶金高速钢的烧结及其与45结构钢的连接;M42/45钢连接接头组织致密且均匀,复合界面是冶金结合,界面结合强度在500~600MPa,界面结合强度高于目前砂型镶铸、复合铸造、传统烧结方法等制备的连接接头.
其他文献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分级淬火温度对27SiMn钢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分级淬火的最佳工艺.实验表明:分级淬火可显著提高27SiMn的抗拉强度,细化其显微组织;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随二次淬火温度升高,其强度逐渐升高,在800到820℃时,该钢的强度趋于稳定.
对一种25Cr-7Ni型双相不锈钢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热处理,研究其相结构、硬度与在几种典型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以优化其热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固溶温度略为提高钢的硬度,对耐蚀性影响不大;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σ相从δ相中析出,同时部分δ相转变为γ相,钢的硬度显著提高;固溶+时效态比固溶态在耐蚀性上有所降低,但降低程度与腐蚀介质有关;在1mol/L氯化钠溶液中,时效显著降低耐蚀性;但在0.
根据5.5兆瓦风电机组用内齿圈的结构特点、服役条件与性能要求,选择42CrMo(H)制作内齿圈,通过采用优化的辉光离子氮化工艺,解决了该关键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耐蚀性以及热处理变形等问题.
本文从加强生产质量管理、提高顾客满意率、节能减排、财务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来提高热处理企业的竞争力.从热处理企业特点出发,采用信息化手段,帮助热处理企业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热处理零件,要建立档案,包括来料单、批次管理号码、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等,对热处理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热处理质量稳定、交货及时和帮助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顾客满意.
通过控制齿轮渗碳淬火变形的主要因素,在一般井式气体渗碳设备与简便操作条件下,通过控制工件放置方向,有效控制了齿轮渗碳淬火变形的缺陷.
粉末,作为喂料中的关键成分,对粉末注射成形(PIM)工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粉末的雾化制备方法:气雾化、水雾化、等离子雾化和层流雾化等.
本文通过宏观分析,金相检验、SEM断口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硬度和导电率检测等手段,对连铸钢坯炉次少的CuCo2Be水平连铸结晶器铜套进行失效分析,对其失效机制、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晶界氧化夹杂和铸造、锻造造成的组织缺陷是引起结晶器铜套快速失效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根据钢坯水平连铸成型特点及其关键构件--水平连铸结晶器内套失效形式,选用Ni-Cr-Ti 线材作为电弧喷涂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用以制作水平连铸结晶器内套的CuCo2Be 铜合金,进行表面强化改性工艺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研究了电弧喷涂对涂层微观组织及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涂层的显微硬度及涂层热震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喷涂空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喷涂电压35V
通过直读光谱、金相检验、形貌扫描和EDS能谱对1Cr17Ni2碟式分离机转鼓密封槽开裂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热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当发生过烧而产生的MnS夹杂和晶界氧化是转鼓密封槽边缘开裂的主要原因,碳含量过高降低了材料韧性,增大了发生过烧的可能性,组织中存在的网状铁素体也对开裂起到促进作用.
应用闭合磁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了不同Ti含量的MoS2合金减摩镀层,研究了添加元素Ti含量对镀层厚度、硬度、摩擦系数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oS2合金减摩镀层的厚度与添加元素Ti溅射靶的输入功率无明显关联,其硬度随Ti含量增加而提高.不同Ti含量的镀层摩擦系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Ball-on-disc球盘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高载荷时可能因产生转移膜而时摩擦系数呈减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