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混复铺面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创新

来源 :第九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珍贵树种资源越来越少,寻求新的替代品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软木混复材料的仿生原理、复合工艺、连接结构及其铺装工艺的创新,为满足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和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出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从目前魔芋种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加快发展魔芋种源基地建设提出建议,希望能给种子,种植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魔芋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20世纪未,宜昌市抓住机遇,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发展魔芋产业,使我市魔芋产业在短短十年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魔芋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加工产值达近15亿元人民币,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本文对我市魔芋产业近十年来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并对产业未来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魔芋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在研究和开发利用魔芋。然而,魔芋用途的广泛性,生长的区域性,栽培的苛刻性三者之间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由于魔芋繁殖系数低,大田连作易生病害,致使魔芋基地成为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地处陕西南部的岚皋县,面对难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二十余年持之以恒苦探索,找规律,立足岚皋实际,终于总结出了魔芋林下种植、堆坑栽培和大田标准
@@2010年我司在云南省富源县、师宗县魔芋种植基地建立了约500亩三片魔芋种植基地,由于人工锄草费用成本高,对大面积种植魔芋者是一个重负。特别是经历2009年,在营上镇、哈播村约200亩魔芋,取得前期化控杂草的经验后,又发生了7,8,9三个月,田间杂草疯狂猛长,人工锄草难于控制,且带来软腐病等诸多不良后果,最终还是在魔芋地杂草丛生的结果是我们深感魔芋地全程化控之必要。
@@魔芋是一种半阴性植物,喜散射光和弱光,忌强光,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这一生态习性,常将魔芋在房前屋后或竹林下零星种植。随着产业化的发展,采用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满足魔芋的荫蔽栽培条件,使魔芋走向了集中成片的大田栽植方式。
造成魔芋发生软腐病的因素很多,但近年来多数芋农把它归结于使用不同的农家肥造成的结果。为本试验设计了6种底肥,对魔芋的病害发生和产量进行探索。试验表明玉米秸秆做底肥的魔芋发病率最低,松毛针和苕子杆做底肥的魔芋发病率相同,苕子做底肥的亩产最高,腐熟农家肥做底肥的魔芋发病率最高。亩产为3628.5千克,而不施用底肥的平均亩产最低,亩产为2254.5千克。
@@云南省种植魔芋历史悠久,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十分适宜于魔芋的生长发育,具有丰富的魔芋种质资源。全省魔芋种植面积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5万亩发展到2000年的15万亩,已连续两年被省政府作为重点农业推广项加以推广。
魔芋种植除具风险大、投入大、产值高的特性外,还具有魔芋生育期用工量大的独特特性,导致这一独特特性的主要原因是魔芋地滋生的杂草众多。通过我们的试验研究,发现魔芋和苕子、养麦混种,其一是可防除杂草,其二是可减少中耕管理用工,其三是可降低魔芋发病率。魔芋苕子混种的杂草比纯种杂草少61.5%,魔芋荞麦混种的杂草比纯种杂草少60.4%;利用生物多样性除草能减少第一次拔草的工作量,如果魔芋出苗整齐、长势好,还
白魔芋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魔芋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以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最广、危害最重,对生产的威胁最大。探索总结白魔芋综合防治技术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近年在我县白魔芋栽培实践中白魔芋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些有效技术措施。
本文对魔芋花药培养中褐变的一些因素研究,花药的消毒方法、冷处理、基因型、培养过程的温度、光照强度等都影响褐变的发生。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的调整,使褐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褐变率得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