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超浸润材料

来源 :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自然学习是构筑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主要从事微纳米多尺度结构的仿生构筑与浸润性调控方面的研究工作。揭示了部分生物材料表面多尺度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殊浸润性之间的本质关系,为超浸润性材料的仿生构筑提供了依据;仿生制备了系列超浸润材料;提出了仿生多功能集成材料的设计理念。仿生构筑了系列多功能化材料,并开展了材料在油水分离、集水、微液滴输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Atmospheric-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Cold Plasma is now being widely developed for various biomedical researches,but the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of such plasmas with proteases are
我们通过传统的水溶液合成或环境友好的机械化学研磨合成方法,首次使用磺酸盐和N-供体配体,无需溶剂,合成了两种新的氢键有机骨架材料。形成的氢键有机骨架通过酸碱对相互作用,表现出高达10-2Scm-1的高质子传导率值。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证明两分子的正负极性中心分离且通过诱导力相互作用。此外,接触角测量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也被用来解释影响化合物质子传导的外部因素,如晶粒大小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表面金属-有机骨架薄膜是一类通过金属配体和有机分子配体配位而成且附着在基底表面的多孔薄膜材料,具有孔径可控、物理与化学性质可控修饰等特点,近年来在气体分离、电子器件、光伏器件等领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2]。本研究组利用液相外延分步生长法,制备了一系列单一取向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薄膜。通过在薄膜中引入掺杂金属(Pd)、供电子基团(二苯胺),调控薄膜对光捕获能力及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并将该类材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hold great promise as porous matrixe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Au NPs because of their rationally designed framework structures.Unfortunately,the as-synthesized bulk MOFs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下一代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我们课题组通过利用新型二元离子液代替水作为质子传导介质,利用离子液的高沸点、热稳定、低挥发、阻燃等特点,以固态多孔配位聚合物为基质,制备复合新型固态质子导电材料。其中,以MIL-101、UiO-6x系列MOF等为基质,通过负载和直接修饰二元离子液的方法,完成了宽温域(-40℃~150℃)和高导电性的质子导电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通过聚
由Keggin型钨磷酸、钨硅酸与三聚氰胺反应得到2例新型杂化物:(C3N6H6)3H3[PW12O40](1)和(C3N6H6)4H4[SiW12O40]·6H2O(2).在这两个化合物中,三聚氰胺都是质子化的.非常有趣的是,尽管是结构相同的Keggin型多酸与三聚氰胺反应,并且合成方法类似,但得到的杂化物组成有很大区别.三聚氰胺与钨磷酸反应得到的产物中不含结晶水,而与钨硅酸反应得到的产物含有6个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constructed from metal ions or metal clusters and organic ligands are a unique class of porous materials exhibiting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storage,separation and p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含有可调控的孔道以及常具有丰富的氢键体系等,在质子导电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们课题组最近致力于对取代咪唑二羧酸配体所构筑的MOFs质子导电的研究.本文采用对羧基苯基-4,5-咪唑二羧酸(p-CPhH4IDC)与Co(Ⅱ)反应制备出三维的MOF{[Co3(p-CPhH2IDC)3(4,4′-bipy)·H2O]·2H2O}(1),并对其质子导电性能进行研究.1中含有
多孔碳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本项工作中,我们通过二氧化碳活化工艺,成功制备了三种不同形貌(颗粒、纳米线和纳米带)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通过改变聚吡咯前驱体的形态,氮掺杂碳材料的多孔性质和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在这些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中,具有纳米带形貌的氮掺杂多孔碳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1130 m2 g–1).它在氧气饱和的KOH水溶液(0.1 M)中具有最好的ORR活性.这种增强的ORR性能可归因
由于在变形和旋转上的灵活性,四面体结构单元在传递氧离子上显示了一定的优势[1]。和间隙氧离子缺陷比较,氧空位很难在基于四面体的结构中稳定并发生迁移。孤立四面体阴离子白钨矿结构以往显示出间隙氧离子导电,但氧空位被发现难以在该结构中稳定并发生迁移。本工作中,我们利用粉末衍射,固态核磁共振谱,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态模拟等多个互补性的手段阐述了在孤立四面体阴离子白钨矿结构BiVO4中Sr对Bi的取代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