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最佳蚀刻条件选择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SSNTD)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核辐射径迹探测器.立足SSNTD测氡关键技术,对日本生产的CR-39探测片蚀刻条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蚀刻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25mol/L,70℃,12h时,CR-39的蚀刻条件最佳.
其他文献
应用计算软件STAR-CD对中国实验快堆(CEFR)主容器冷却系统进行了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的热工流体力学分析.通过计算,给出了主容器和保护容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同时,着重
可动线圈电磁铁驱动机构是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独自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方案.将应用于中国选进研究堆(CARR)上.针对工程样机设计中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该
棘轮效应是指在应力控制循环加载下三次变形的累积,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建立在带有关键状态动力恢复项基础上的O-W模型能对应力应变滞环和棘轮效应作出最好的预
乏燃料水池是岭澳核电站燃料厂房的核心,结构和荷载组成复杂.本文详细介绍了乏燃料水池部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荷载计算与按照PCC-G进行的荷载组合以及相应的内力分析和配
ф60mm×600μm硅PIN探测器是国内近年研制出来的新型半导体探测器,本文根据PIN探测器时间响应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探测器时间响应特性的各种因素,并实验研究了该类新型探测
本文分析了冷轧304不锈钢板表面鳞折缺陷的种类及主要鳞折缺陷.利用扫描电镜对主要线形鳞折缺陷部位进行了形貌和能谱分析,指出了夹杂物、夹渣物是引起不锈钢表面线形鳞折的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对430铁素体不锈钢夹杂物形貌、夹杂物组分的变性及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改善了430铁素体不锈钢夹杂物的形
阐述了地球空间辐射环境监测的复杂性及意义.描述了用于空间带电粒子探测的半导体探测器的研制及特殊要求,给出了在我国发射的神舟5号上的部分应用结果.
介绍了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T-600高压倍加器上用D-T中子作为稳态中子源,采用硅PIN探测器记录了裂变铀靶的裂变碎片能谱,并对裂变靶中子探测系统的中子灵敏度进行了刻度.对中子
简要介绍了CdTe、CdZnTe核辐射探测器的种类、结构和制备的平面型、电容弗里希栅型、像素线性阵列结构等CdZnTe核辐射探测器对Am59.5keV、Co 122keV、Cs 662keV所测定的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