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样血便、或有便秘、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等有关。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的U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西医对UC的治疗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但存在价格昂贵、副作用大等问题,中医中药一直活跃在治疗UC的舞台上。2012年IBD共识意见中提到中药灌肠及中药可用于UC的治疗中,国内目前应用中医药治疗取得良效,尤以仲景经方治验最多。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多次论及"下利",但如原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必圊脓血。"从文中以"便脓血"、"下重"、"圊脓血"等字语与当今UC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说明早在汉代就有治疗本病的方法。《伤寒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经方,是前人数千年的经验,其配伍经千锤百炼,已炉火纯青,如清利的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收涩的桃花汤;温化的理中汤;和解的四逆散、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现今广泛运用于UC治疗中,显效不衰。不仅众多报道予以支持,笔者导师在临床应用擅用仲景经方,每每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UC虽有中医辨证分型,但鉴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及相关条件的限制等,要达到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仍存在诸多困难,这成为日后中医应用循证医学和取得公认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汇总近两三年《伤寒论》经方对UC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为将来经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逮捕强制措施的滥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逮捕必要性条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逮捕决定程序中增加听取意
从当代电影的艺术使命出发,研究了1989—1991年这一时段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景观:改革题材电影。探讨了改革题材电影在结构模式和人物塑造上的重大突破,分析了这类影片的诸多艺术遗憾
半再生催化重整催化剂的失活是有原因的,如果找到根本原因,且加以控制,能够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催化剂积炭、催化剂烧结以及催化剂中毒,对催化剂的使用条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