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腹痛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腹痛的方剂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腹痛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 结果:筛选出213个具有腹痛症状表现的内服方剂,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10次的药物3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药为:炙甘草、炮姜、桂枝,核心用药模式20个,发现核心组合42个,演化新方21个. 结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收录的治疗腹痛的方剂以补益药,温里药,理气药为主,药性偏温,药味辛甘苦,多归脾胃经.常见药物组合为温阳散寒、补气健脾、行气活血药物组合,其煎药服药方法考究,对现代临床依然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李氏当归补血汤组方简单,配伍精当,原文意义深刻,其病因病机不同于今天临床所见的血虚发热.本文通过对李氏当归补血汤原文释义,从李氏生活背景、无字句处发掘其病因病机,七情和合分析“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热淫于内,甘以泻之”的经文大意,发现李氏甘温除热法用黄芪、当归旨在补中以消病因,调整升降出入俾病机疏气令调,甘以泻之以解肌除热.李氏运用当归补血汤重在温补劳损,调畅气机而除燥热.
方剂“贵在用药,妙在用量”,方剂剂量是方药临床疗效的基础,如果剂量不当,即使辩证准确,疗效也会大打折扣.笔者整理相关文献时发现方剂剂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庞杂,客观方面即因人、因病、因地、因时、剂型、君臣佐使的配伍习惯、药物功效的双向性等诸多因素而异,主观方面,医者本人用药习惯的不同而对及学术流派对方剂的临床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此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妇科调经之祖方.历代医家对温经汤中半夏的配伍意义论述较多,笔者认为应从方证病机与药物配伍来认识,认为半夏在方中的作用可概括为调理脾胃:一是运脾和胃,燥湿散水;一是和降胃气,通冲任以调经.
目的:探索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组方思路和规律.方法:通过对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组方数据库中的用药部位、用药数量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时常用藤茎类药材组方,单方较多,用药数量以奇数药为主.结论:苗医以藤茎类药材为主进行组方治疗风湿类疾病.
张从正私淑刘完素,对河间学说多有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儒门事亲》中医案进行举例分析,探讨张氏攻邪理论与刘完素玄府学说的渊源,提出其于攻邪之中,实寓开通玄府之意,令表里上下之气津畅达,而诸疾尽愈.
课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有关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结合多年方剂学教学经验及方剂学本身的学科特色,对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剂因其治疗有效性而广泛地用于临床,并进入现代中药组分/成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这是跟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如何实现中医方剂学在应用中实现新突破,构建科研方向基础平台,形成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以临床有效、组分明确、机理清晰为基础,多方参与以及市场化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机制与体系,是当前中药方剂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依旧不少,严重地制约了《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针对这些瓶颈,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学团队在何清湖教授提出中医+思维的指导下,结合《方剂学》自身学科特点,整合中医各科及现代医学等相关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值得借鉴.
风药指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之效的一类药物.根据文献总结,风药可分为发散外风类、平熄内风类及搜风类药物等三类.风药的应用常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湿病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湿邪为六淫之一,其病病因繁杂,致病多样,风药在湿病证治中常与他药配伍应用,其主要有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等四个作用.在湿病具体应用中,风药根据病机与其配伍药物而发挥不同作用,临床使用当细审病机,辨证论治,正确
通治妇产科多种病或证或症的方剂称之为妇产科通用方.综观历代妇产科通用方,一类是药味多而功能全的大方,另一类则为药味精而便于加减的基础方.一方通治一科之病之所以成为可能,根本原因在于女性生理病理共性对相关药物组配的客观要求.继承发展通用方应从通过系统文献整理和数据挖掘等以揭示其配伍规律、规范其应用指征,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处方筛选、剂型改革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