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对中医养生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春甫为明代著名医家,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观点对于今天的中医养生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养神怡情、调节情志、顺应四时、导引按摩等几方面浅析其养生观点,以便指导临床的养生保健.
其他文献
"未病先防"原则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过程之中,宜从做好优生、务实健康基石、重视保养正气、慎避有害因素、干预亚健康、既病防变6个方面入手,做到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广东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10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选择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以及宏观微观维度研究,包括宏观研究的业外政策维度和微观研究的业内学术维度两个角度,以期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中医治病注重理法方药,《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重视阴阳的变化,更突出重阳思想.历代名家医病,未病先防,治病求源,瘥后防复.这里我们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建中汤来揭示调理脾胃首重扶助阳气.人体阳气维持着肌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生儿育女繁殖后代等一切生命现象的动力.这一正常的生理之火我们称谓生命之火.它有滋养补益正气的作用,不但维持着人体内环境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亦有使人体保持内外环境平衡
养生的概念在中医里非常重要."卫生",保卫生命,是来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书籍《庄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的确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古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虽古老,但仍然与当今中医治疗方法与手段密切相关."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中医治未病的中文学科名.在中医针灸、中草药及中医推拿方面的养生手段已经广为人知,但还有一些特别的、少为人知的养生方法,如环境康复、泉水治疗、空气疗法、香花疗法等待.
我国传统民间习俗中有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医药卫生民俗,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相吻合,主要体现在祛邪防病和强身抗病方面.具体的习俗有对动植物的崇拜、日常起居习惯、饮食选择以及传统体育活动等.这些民俗中的精华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并发扬光大.
本文试从"情志管理概念的提出"、"情志管理是治未病的重要策略"以及"情志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对中医治未病在情志管理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展望.
肾主于骨,故临床习惯将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与"肾虚为本"相联系,常以补肾益精、滋肾养阴等治为主,然时效时逊.脾胃是为后天之本,不仅充养先天之精,而且对肢体百骸具有直接的助长、润养作用.但凡后天有源,先天之精则不竭,后天之筋骨得夯以实.特是,脾胃对形骸的作用包括气阳温煦以壮长肢体、脾胃营阴润养以坚固筋骨两方面.故笔者愿从古代经典理论、现代研究基础、生命的圆运动变化等论证骨质疏松症欲病机体状态,探讨骨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渊远流长,但今日"治未病"的理论应该更为宽广.本文环境、社会、生活饮食、心情、自我锻炼养生等五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念.
陈修园论治喘促病病症遵经崇古,博采众家,与痰饮、咳嗽、哮证参看.陈氏认为喘促分内、外、虚、实四证,即喘促外证为风寒、内证为水饮,实证非气闭不开即肺胀不约,虚证非脾虚不能转运即肾虚不能吸纳.临证俯从时好,参以古法,以景岳虚实两语论喘促,从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面条分缕析话喘促,颇有条理性及借鉴意义.
徐春甫重视食疗治未病,提倡常学淡食、轻清甜淡养生,养老之道、食必忌杂,在《老老余编》记载了180多个食疗方药,简便廉验,粥品众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