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共同对比基础(简称TC)是对比语言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概念。本文梳理了许余龙(1988,2002,2007)和Kreszwoski(1984,1989,1990)等两大国内外TC分类体系,认为现有体系的贡献在于提出并推进了本学科在理论层面上的TC类型建设,但其界定及其可行性标准并不明晰,各个类型的划分基本停留在抽象层面,难以在对比实践中真正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同时各类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没有得到重视和明确呈现。进而我们就目前国内外针对TC所发出的各种不同声音或其他相关观点从功能、认知和语料库等角度进行了讨论,并对近五年里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文献所运用的对比基础进行了归类性尝试和数据考察,发现:大多研究所呈现出的是对某类或某些对比基础的不自觉运用(与TC理论本身的应用关涉性不大);目前的功能认知研究倾向于走出TC的一般分类,对所关注的可比范畴进行原型等级或频率对应描写(参见许余龙TC9和Kreszwoski的TC1),并与各类不同TC的对比分析结合起来。这一基于使用的互动分析倾向与以往基于系统的对比研究思路相互补充(Verhagen 2007),从共有范畴的等级化角度展示出TC建构的具体化走向和对不同语言研究模式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