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近年我国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排放控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和排放清单预测的研究,以及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机动车尾气机内和机外净化技术,最后简要展望了我国机动车排放研究的趋势.
其他文献
基于乌鲁木齐市多年监测的降尘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城区的降尘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乌鲁木齐市降尘重金属含量的总体变化规律;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了不同季节降尘的显著性差异,发现采暖期的降尘重金属含量明显大于非采暖期;按功能区分析降尘重金属的分布变化,结果为不同功能区之间也存在差别.
本文利用2011年乌鲁木齐市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并评价了乌鲁木齐市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核算了主要减排因子二氧化硫的减排量,探讨了废气污染源减排控制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常州气象台的气象资料、激光云高仪资料、后向轨迹以及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对2015年4月24日发生在常州市区的一次重污染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污染物短时间内在近地面急剧累积所造成的,而外源输送、弱下沉运动、低边界层高度等因素的叠加也有重要作用,此次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霾的严重程度达到重度污染级别是历史罕见的,与一般性霾相比,此次过程最严重阶段出现在白天9点—13点,
2011年7月-8月采集青藏高原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的气溶胶样品,使用带能谱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单颗粒的元素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EDS识别出了14种主要元素,在详细分析的292个单颗粒中超过70%颗粒检测出O,Si和S元素,超过50%的颗粒中检测出K元素,超过25%的颗粒中检测出Ca,Mg,Fe和Al元素.根据单颗粒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将气溶胶分为烟尘、飞灰、复杂二次粒子、矿物、有机颗粒和金
利用2010年2月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黑碳仪观测数据,结合散射系数及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冬季黑碳气溶胶(BC)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气流后向轨迹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BC质量浓度日平均值为12707±4673 ng·m-3,浓度变化范围为4916~22997 ng·m-3,散射系数日均值为1086±561Mm-1,变化范围为350~2232 Mm-1.BC质量浓度和
SCR脱硝反应器在火电厂的安装位置位于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该区域的烟气中携带有大量的飞灰。通过分析SCR脱硝催化剂的磨损机理和实际工程中的SCR蜂窝式催化剂的磨损情况,总结了SCR脱硝催化剂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大气氮湿沉降作为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量的输入氮素对全球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向大气中排放的活性氮量逐年激增,因而中国氮湿沉降的污染特征及环境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大气氮湿沉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中国氮湿沉降的污染特征,从污染物输入的角度回顾了大气氮湿沉降的环境效应,同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指出通过降低活性氮的环境排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江苏省的能源消费资料和人口数据,研究了江苏省的人为热排放,对其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讨论了江苏省的人为热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的人为热释放量是随时间持续增长的,从0.68 W/m2增加到2.61 W/m2;人为热释放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来说还是以城区为高值中心,向郊区逐渐减小,这种分布与人口密度、工业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此外,高值区域已经初步连成一片,人为
实验室利用化学纯氧化锌代替锌灰吸收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研究.探讨了ZnO浆液直接吸收SO2的机理,考察了浆液液固比、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入口SO2气体浓度等因素对固硫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因为机动车的保有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尾气的形成与机动车的车况和油品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国内检测汽车尾气的排放方法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双怠速法和简易工况法这两种方法.我国现在执行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GB 18285-2005”和“GB 3847-2005 "(以下简称国家标准)是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