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瑞雷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了华北科学探测台阵中190个宽频带台站和8个甚宽带台站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的垂直向记录。利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技术求取双台间的基阶瑞雷波相速度,使用Ditmar & 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内周期10-60s的高分辨率相速度分布图像,本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地区的瑞利波相速度频散差异明显。短周期(如lO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中长周期(如30,和40s)的相速度分布差异暗示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地区中下地壳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与短周期相比,研究区内长周期(如60s)相速度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明显减弱,暗示研究区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差异没有地壳那么明显。
其他文献
多次波压制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拉东变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效衰减多次波方法.但是,当需处理的地震数据体具有AVO现象时,用拉东变换去除多次波时会遇到振幅失真的问题,为保护数据的AVO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保幅拉东变换的多次波衰减方法,指出高分辨率拉东变换可使得转换后的拉东域数据的能量更加集中,而保幅拉东变换因考虑了AVO效应,可更有效地保留地震有效波的振幅信息,两者的有利结合使得高分辨率保幅
在陆地反射地震资料中,面波是主要的规则干扰之一.面波波场在单炮反射地震记录中一般呈扇状分布,且具有频率低,幅度大,有频散等特点.面波的存在会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从而影响资料处理的质量,对地震资料叠前偏移,速度分析、叠前属性提取等叠前处理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在地震记录处理前,要对地震资料进行面波压制.针对此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的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滤波方法,此方法主要是依据面波和体波的不同频
本次研究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下,突出保幅叠前道集、强化去噪、连片处理、井控技术、弹性波动方程逆时偏移等处理方法以及采用精细构造解释、属性分析、叠前、叠后反演等综合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较以前单个常规数据体的处理解释取得较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AVO交会图分析技术是在AVO碳氢检测反演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寻找天然气和轻质油的综合分析技术,它可以直观地分析任意两个AVO属性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油气预测.本文根据完全形式Zoeppritz的Shuey近似式,通过抽取模型的角道集、制作AVO截距(P)与梯度(G)的交会图,对比分析了三个储层参数(储层厚度、泊松比σ和速度)对P-G交会图的影响.
在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中,射线路径是连接模型节点的线段。当模型以规则网格剖分时,模型节点和界面节点会存在差异,即计算的射线路径和实际路径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将导致走时误差,并进一步影响射线路径的分布。反过来,如果在界面点处,对界面节点近似导致的走时误差进行校正,那么应能提高反射波的走时精度,并改善射线路径的分布。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一种提高反射波走时精度的方法。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计算了一个二维层状
本文结合加权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给出了起伏自由地表的处理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模拟了地震波在具有起伏地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
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地球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是理论地震学重要研究内容.广泛应用的地震数值模拟方法可归纳为地震波方程数值解法,积分方程法和射线追踪法三类.波动方程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其数值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有限差分,有限元,伪谱法,和各种混合方法.本研究基于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和交错网格傅里叶伪谱法,给出适于在PC集群系统上进行三维模型并行计算的FDM/PSM混合方法,它保留了交错网格高阶
本研究中尝试性使用不同时间段内的P和PmP到时资料,反演了文安震源区三维地壳结构,发现文安地震震源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在2005年相对于2003和2004年均明显,可能暗示文安地震的发生不仅与流体降低断层面有效正应力作用相关,而且与流体作用加强相关。然而,由于本研究模型的空间分辨相对于文安地震震源体要大得多,以及不同时间段内的地震射线覆盖的差异可能会对成像结果造成有意义影响,因此认为文安地震震源区下方
通过对2009年姚安地震余震序列进行的精定位和震源区三维速度结构的反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2009年姚安地震的余震带在2000年姚安地震的基础上向西北方向扩展了大约5km,姚安主震发生后,余震深度分布存在随时间有一定规律的变化,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震后震掠区的应力调整变化特征,反演得到的震源区附近的速度结构显示,震源区附近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主震发生在高低速过渡带,绝大部分余震位于高速体
通过综合对比地震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H-k叠加给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以及龙门山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点和以前获得的四川一云南地区不同深度的视密度填图结果,可以看到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和组分有明显的分段性。通过分析,认为龙门山断裂带的浅部和深部构造走向方向不同。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松藩一甘孜构造带可能俯冲到四川盆地之下,形成与四川盆地的“镶嵌”,在汉川大地震时没有发生破裂。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