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蔬菜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 :第十二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73249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山区在完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后,根据区委区府的要求,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重点转移蔬菜生产上.通过几年不断探索,蔬菜机械化有了重大突破,现已能完成蔬菜生产中的起垄、作畦、覆膜、直播、播种、开沟、移栽等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给蔬菜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在市政府"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建立规模化的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按照目前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在绿叶菜收割上有所突破,绿叶菜的全程机械化完全能够实现.为有效加快蔬菜机械化进程,要从农艺与农机两方面着手,坚持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由于蔬菜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与其他作物相比,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任务也更加艰巨。
其他文献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灾害有海啸、龙卷风、洪水、地震和飓风等.灾害发生后,灾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影响基本生活和物资运输;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各项卫生设施的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人员伤亡严重,在气温高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灾民点人员密集,垃圾、粪便处置极其困难,造成蚊、蝇与鼠
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异名为Hemitarsonemus latus Banks),又称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等,分类上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茶黄螨是一种蔬菜上常发生的小型虫害.茶黄螨有趋嫩性,成螨和幼螨集中在植株幼嫩的心叶、顶尖上,或嫩茎、嫩枝和幼果上.当危害部位变老后,马上转移到别的幼嫩处.随着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茶黄螨在茄子、
文章列举了瓢甲科、步甲科、蚁科等多类中华松梢蚧的天敌昆虫,分布介绍了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对中华松梢蚧的控制效果。
为了进一步明确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降解酶在昆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重要农业昆虫烟夜蛾为材料,克隆获得了烟夜蛾PBP2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序列,并分别设计了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雄蛾触角中分别扩增得到了PBP2基因和GSTl基因的cDNA片段,将该基因分别重组到表达载体pGEX-4T-2中,进一步转化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烟
为探明烟夜蛾对寄主特异性气味的嗅觉识别机制,应用RT-PCR技术,从烟夜蛾雄虫触角中提取总RNA并且进行反转录扩增得到气味受体的cDNA片段,命名为HassOR18。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HassOR18基因开放阅读框架长为1197bp,编码39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46.6KD,等电点为5.82。与近缘种棉铃虫和烟芽夜蛾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达到了99%和98%。序列比对发现已知具有同种气味受体
贯彻施行《中小学环境教育指导指南》,给生物学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和平台.本文探讨生物学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中,运用生物学检测技术,来设计环境环境教育课程的几点策略,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便于中小学生使用和观察的实验材料,实验时间安排要适应课堂教学等策略,借此给自编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设计师提供借鉴.
本研究对烟夜蛾组织蛋白酶LcDNA基因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和序列分析,以期为研制开发害虫杀卵剂或胚胎发育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根据GeneBank中已登录的棉铃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烟夜蛾成虫卵巢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出了烟夜蛾组织蛋白酶L基因,暂命名为HassCL。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assCL基因ORF(开放式阅读框)全长1026bp,编码341个氨基酸残基
本文根据全程机械化发展要求,对江苏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最薄弱环节烘干机械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本省粮食作物收获后处理的主要方式、烘干机械拥有量及烘干能力、烘干作业成本情况、烘干机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制约本省粮食烘干机械化的主要因素有对粮食烘干的认识和准备不足,烘干场地用地审批较难,烘干设备一次性投资大,烘干机技术有待完善,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因此,提出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提高认识,强
农业航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文在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对航空植保技术的需求及国内外航空植保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航空植保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制约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现有农业航空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配套核心科学技术研究不足、专业队伍人才匮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农业航空相适应的农田作业环境基础建设被忽略、制度上缺少支持农
家庭农场实现农机化研究是全新课题,不仅涉及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而且还与配置农机具、提高农机利用率、进行专业化服务有关。农场的发展不能强迫命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也不能简单地限制发展规模.建议各地根据本地区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农机配套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其适宜的发展规模和道路。同时,农场实现农机化是渐进过程,需要政策引导扶持,需要与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