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课程为例

来源 :2016天津科技大学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新的产业模式,高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本文以"离散数学"课程为例,探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微课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实验,将数字图像相关法和有限元法融入到传统的电测正应力实验中,通过几种方法的对照学习,使机械专业本科生尽早接触现代实验力学和计算力学技术,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提升他们对继续深入学习力学的兴趣.
微课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一种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结合体.本文探讨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微课教学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微课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整合传统的课程教学.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深入,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为此,文章采用实践案例与理论思考交互论证的方式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进行探讨,得到如下结果:信息素质教育在理论上可划分为动力系统、内容系统、评价系统和发展系统,在实践中则形成新生入学教育、文献检索课以及文明的历程课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文章还对信息提供者与用户在互动过程中相互提升信息素质的情况加以讨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物联网专业教育迎来了一系列包括政策,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发展的利好,同时物联网专业因自身特点所限,其发展仍具有相当的挑战,同时本文也对互联网+下的物联网专业教育的特点,教学改革措施,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建议.
公选课在高校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公选课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公选课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整个学校教学效果的提高.结合我校实际,以马尔库塞的单向度"虚假需求"理论作为支撑,在实际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从供给、需求和作用机制等两个向度、三个方面来推动公选课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本文研究了高校新建专业的创建、发展与评估问题.首先,探讨了新专业普遍具备的特点;其次,研究了高校申报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申报新专业应该具备的条件;研究了如何从专业教师、实践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申报的新专业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所在专业能联系到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作为对专业评估的补充,力争在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将新专业建设得更强.
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剧了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现有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缺陷以及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特点,总结了国内重点高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结合天津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准确定位了天津科技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通过梳理视阅口译和视听口译各自的内涵属性和应用范围,明确两者在性质和工作方法上属于两种不同的口译,肃清学习者在认知上对两者产生的混乱和误解.同时改革现有教学训练模式中的明显误区,尝试建立两种不同的训练模式,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模式更为科学.语言式教学法强调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增加了口译时信息处理的负荷,因此主张在课堂上进行更多语言特定策略的练习。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和庞大的数据资源,但同时对案例教学方式、教学关系、教学理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需要将"互联网+"与案例教学有效融合,对高校案例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并在资金投入、教育培训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教师讲"向"以学生学、练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施要点在于:(1)缩短授课时间,精炼讲课内容,制定难度适中的课堂练习.(2)开展分组练习,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2014年、2015年针对实验班的C语言课程展开实践,并与2016授课型教学对比,发现该方式很受欢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到的内容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