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西部草地退化与气候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a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嫩平原西部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退化生态系统。近50年来,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草地质量下降,承载力降低,草地退化严重。本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得到各土地单元的NDVI积分,通过计算草地相对退化指数,分析各种因素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最后对相对退化指数及草地生产力的气候和人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松嫩平原草地退化的规律和主要原因,草地生产力的人文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以及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在玉溪盆地东部开展隐伏断层地震勘探的实例系统地介绍了在覆盖层厚度变化大、环境干扰强条件下如何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技术途径,可对类似工程场址的隐伏断层探测提供借鉴。
柑桔是亚热带重要的常绿经济果树,在诸多外界环境条件中,气候条件对柑桔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是限制柑桔地理分布范围的主要因子。本文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柑桔气候适宜度模型,对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
本文以某矿山胶带输送隧道的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为背景,重点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氡气测量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查明隧道区域不良地质构造的分布及覆盖层厚度时的应用效果。
利用1996-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大城市的地面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对气温指标(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云量、太阳辐射、空气污染指数的周循环特征进行分析。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指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CO2的过程,是土壤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农业耕作措施和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键因子。
本文通过对南黄海西部沿海表层沉积孢粉的分析,总结了该海区的孢粉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1)该区自南向北根据孢粉浓度可以分为四个区:Ⅰ:长江入海口北孢粉浓度高值区:松—蒿属—壳斗科—藜科—禾本科—桦木科孢粉区,Ⅱ:辐射沙洲孢粉浓度低值区:松—藜、蒿—壳斗科—禾本科—桦木科孢粉区,Ⅲ:斗龙岗—连云港孢粉浓度高值区:蒿、藜—松—蔷薇科—壳斗科—十字花科孢粉区,Ⅳ:海州湾孢粉浓度低值区:松—蒿、藜—蔷
本文基于长江宜昌站(1865-1985年)和汉口站(1878-1988年)日径流量的数据库,试图揭示自然洪季径流以及相关的长江上游和中游流域的影响因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循环引起了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土壤圈作为一个巨大的碳源和碳汇更是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为基础,以GIS模拟手段为技术支撑,计算了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空间分布情况。
气候变化已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具有较大区域差异。长江流域无论在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以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腹地晚全新世风成沙-古土壤叠覆的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以OSL测年数据及其内插值作为时间标尺,通过73块样品的磁化率(Xfd、Xif)测量及其与TOC、CaCO3、Fe2O3和粒度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讨论该剖面不同沉积类型磁化率的变化机制及其古气候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