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变量施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来源 :2005年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我国变量施肥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外目前变量施肥机械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外目前已有变量施肥机的优缺点。对我国目前变量施肥机械的作业原理和基本构成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我国发展变量施肥技术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采取的对策。指出我国发展变量施肥技术首先应利用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对目前已有的生产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对土壤养分从采集到化验数据实行标准化管理。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印度与我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背景相近,本文从政府支持和组织保障、信息技术传输渠道建设、数据库及网站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印度农村信息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印度农村信息化对我国的可借鉴之处。文章针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加强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拓宽信息服务途径和模式,注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农作物种植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监控的面积远远大于工业现场监控的范围,而数据采集的频率和连续性要求并不太高,因此远距离的低速数据传输成为一项必要的技术。本文探讨了应用短信收发方式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及其在数字农业和农业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农业数据传输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目前在社会各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传统行业的农业和水利,也出现了“数字农业”与“数字水利”研究,这些都离不开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支撑。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农业节水研究中应用,并展望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管理节水潜力及水利信息化的前景。
本研究针对典型养殖场、屠宰场和畜产品销售点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应用二维条码、射频电子标识等数字化标识跟踪技术,建立畜产品质量追溯的原型系统,探讨了应用现场总线、网络体系、嵌入式Internet和组件等技术构建分布式数据采集平台,为建立适合国情的家畜和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提供实用途径。
本文根据小麦生长特点与产量的关系,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间,对小麦进行遥感监测,并对遥感影像(TM)进行绿度指数(GDVI)的提取与分析,建立GDVI与小麦产量的关系,从而对小麦进行遥感估产,通过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其估产精度可达88.90%以上。
数字化栽培是作物栽培学为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数字农业的具体化和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栽培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技术体系,阐述了开展数字化栽培研究与应用的意义、作用与功能。同时,对体系中的每项技术进行了解分析,并对其国内外动态进行了阐述。
本研究应用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完善了基于土壤热惯量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模型,开发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监测方法,并对其热边界和冷边界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是一种近实时的旱情监测方法。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积累,对未来旱情监测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业务化运行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利用田间实测的玉米植株各器官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冠层结构分析,在三维空间上,根据几何光学中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分别建立了玉米冠层内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分布的模拟模型,将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进行合成建立了植物冠层内总入射辐射的分布模型。模型可计算出作物冠层内任选植株器官表面、冠层内地面或选定空间位置或范围上的太阳直射光斑(Sunflecks)、散射辐射通量和总入射辐射通量分布,同时可实现模拟结果的
本研究利用隐式半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桃树修剪分枝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可视化,主要是定量描述1次枝和多次枝在母枝上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模拟的结果与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隐式半马尔可夫模型是模拟植物分枝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尽管隐式半马尔可夫链模型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模型,但仍能对其所描述的生物现象进行解释,在预测修剪手法对母枝分枝模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基于知识工程方法,采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PAID,开发了肥城桃、设施桃、设施杏等果树的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知识库的构建策略:知识获取立足本地化、特色化原则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范;知识库结构设计中建立病虫害分辨决策;病害诊断与防治决策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部分;营养失调症诊断与防治决策中建立形态诊断和叶片养分诊断决策相互配合使用的机制;利用模板编辑知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