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制度对种分氢氧化铝粒度和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氧化铝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生产中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制度不仅是影响溶液产出率的关键因素,而且是决定氢氧化铝粒度和强度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温度制度下,铝酸钠溶液可按不同分解机理进行,因此,要想提高溶液产出率,得到粗粒、高强度氢氧化铝,就必须了解温度制度对种分过程的影响.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分解初温(75、67.5、60℃)和末温(60、50、40℃)对种分过程溶液分解率和产品粒度、强度的影响,且通过考察产品不同粒级粒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借助SEM照片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越低,溶液过饱和度越高,从而导致溶液分解率增加,但低温条件下,不能有效利用附聚机理且二次成核严重,因此不利于得到较粗颗粒.此外,低温还造成氢氧化铝单晶过度生长而降低产品强度.而较高初温有利于附聚的进行且可避免二次成核,易于得到粗粒产品,但所得氢氧化铝大晶粒间存在较大空隙而易于破裂.而采用65~50℃的温度制度,可以在保证较高溶液分解率的前提下,得到具有典型镶嵌结构的氢氧化铝,从而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强度.
其他文献
本法以次碳酸铋作催化剂,以焦亚硫酸钠作还原剂;用钼蓝法测定铝土矿中的磷含量,最大吸收波长710mm,发色酸度0.2-0.4mol/L,平均回收率99.3﹪,RSD<4﹪,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采用碳酸钠-硼酸溶样,盐酸酸化,经高氯酸冒烟后,使试液在硝酸介质中控制酸度在0.6~1.2mol/L,用醋酸丁酯萃取磷钼杂多酸,然后用二氯化锡还原成磷钼蓝,于分光光度计700nm处测其吸光度.该法操作容易,灵敏度、准确度较高,测定范围宽.加标回收率为94~104﹪.
铝酸钠溶液是氧化铝生产流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了解其组成及含量对正确管理氧化铝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铝酸钠溶液中有许多化学成分和技术指标需要测定,因为每个技术指标、每种化学成分都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其中碳酸碱尤为重要.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碱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气体容量法、非水滴定法、非水比色法和容量法等.本文通过对气体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碱的条件进行了试验,发现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易于掌握
在碱石灰(石灰石)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熟料烧结工序的能耗约整个生产工艺能耗的一半或一半以上,而在烧结过程中燃料的化学反应热约占熟料烧成热耗的10﹪,在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熟料窑的热工测试中,目前无法直接测定熟料的化学反应热的方法,只能通过对生料及熟料的化学成份的分析,矿物组成的估算,并根据窑内各矿物的离解温度、反应温度及参加反应的矿物的数量,对离解及反应所产生的热效应进行计算,然后得出化学反应
在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工艺过程中,熟料烧结过程是整个工艺流程的耗能大户,提高熟料窑的热利用率对降低氧化铝的生产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熟料窑的热平衡测定及计算,能够对现有的熟料窑制定出合理的操作制度,了解热能的分布情况,为提高热的利用率及降低燃料消耗提供意见.本文在参考氧化铝测试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测试及计算方法,可为同类设备的热平衡测定提供参考.
对种分和碳分氧化铝的显微结构以及磨损前后氧化铝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合氧化铝磨损指数分析发现,不同强度氧化铝的磨损性能有区别,高强度氧化铝的磨损以表面磨蚀为主.
应用IR、Raman光谱对不同浓度铝酸钠溶液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苛性比相同时,溶液结构强烈依赖溶液浓度.根据浓度的不同,铝酸钠溶液结构特征地分成三类:一类为[NaOH]~2M的低浓度过饱和铝酸钠溶液,铝酸根离子较单一,主要为S对称性的Al(OH);第二类是NaOH~4、5、6M的典型中等浓度溶液,铝酸根离子主要为Al(OH)及其Al-O-Al桥联或Al-OH-Al桥联二聚离子;第三类
通过试验确定了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中SiO的介稳溶解度曲线和平衡浓度曲线,说明了溶液氧化铝浓度高,SiO介稳溶解度高;SiO平衡浓度随着溶液AlO浓度升高而增高.揭示了不同AlO浓度溶液中SiO的析出行为随着反应时间不同而变化的规律;高浓度粗液采用拜耳法赤泥和含钙化合物做晶种进行二段常压脱硅能使溶液达到一定的脱硅深度.本研究为高浓度粗液脱硅提供了理论基础,所采用的二段常压脱硅工艺技术可推广应用于我国现
本文用频率为20±0.05kHz,输入功率为150W,300W和525W的超声波分别处理了不同温度下的中等浓度铝酸钠溶液,通过对经超声处理与相应未经超声处理的铝酸钠溶液在恒温种分过程中的溶液组分分析和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分析的比较,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超声功率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从空化作用机理初步说明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以Master-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的粒度分布为基础,考察了种分过程中2μm和20-30μm粒径粒子总质量(Wt)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析了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二次成核与苛性比(α)、初始晶种量以及温度的关系,发现成核过程主要在种分前期进行,后期细颗粒因长大和附聚会减少,随温度升高,75℃下溶液几乎没有明显成核;20-30μm的粒子变化在α(1.3)较低的情况下,远大于相同初始晶种量的高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