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敏感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y3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在对星敏感器伪识别故障进行了诊断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Visual C++为开发工具,详细介绍了星敏感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其他文献
结合电场测量项目,讨论一个GPRS网络应用的组网方案,说明了GPS设备以及检测站和中心之间的通讯协议.给出了电场数据采集模块、GPS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数据接收显示模块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站软件可以准确接收到正确的电场采集数据和GPS数据,从检测站发送到中心站的数据没有发生异常的丢失现象.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空间等离子体测量的一体化双Langmuir探针方案,该方案可以直接获取服从准Maxswell分布的空间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等离子体空间电位以及探针悬浮电位,阐述了方案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单片机系统在空间环境探测器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由于单片机对干扰属于敏感器件,容易受到干扰影响,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抗干扰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干扰产生的原因,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归纳了空间环境探测器中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措施.
行星数据系统(Planetary Data System,PD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起的行星科学数据存储标准,它强调行星数据内容和存储组织的一致性.在探讨了PDS基本概念之后,详细介绍了PDS数据标签的内容组成和书写规范,以及PDS目录组织标准,最终分析了使用PDS标准进行数据存储的优势.
随着卫星水平的提高和在轨服役时间的增加,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更加严重,而且由于大量使用新型元器件、材料和探测器,空间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在设计阶段完全避免,基于空间环境和效应监测的卫星在轨安全管理成为保障高品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我国规划和开展空间环境及效应监测的建议.
本文讨论了全数字接收机中同步算法的定点设计,给出了时钟恢复算法和联合频差-相位差载波恢复算法,并介绍了其定点算法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实现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本文介绍了CCSDS静态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其最新标准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描述.分析了Hybrid方案的小波变换算法,设计了一种9/7小波变换的流水线组织结构,用VHDL对该结构进行基于FPGA实现的可综合描述,在ModelSim系统中对其进行了仿真和综合.硬件仿真结果和软件Matlab实现结果完全一致.
来自太阳物质抛射的等离子体及其携带的太阳磁场与行星磁场相互作用,对地磁边界的形成与磁暴等地磁活动具有控制作用,并可能诱发电离层暴,它是驱动各种地磁活动过程的主要能源.应用法拉第杯作为传感器可以快速测定太阳风若干个重要特征参数,比如传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带电粒子数密度和温度等参数.利用法拉第杯测量太阳风可以实现高达0.03秒的时间分辨率,用少量独立调制电压即可测定太阳风五个重要传播参数,对于实现太阳
目前空间目标的ISAR(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已成为空间目标识别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空间目标的ISAR成像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空间目标的ISAR成像的基本模型及流程,其中重点考虑了空间目标高速运动引起的散射点模糊,最后根据模型给出了基于散射点模型的仿真成像结果.
本文采用保精度法作为轨道校正用的待估参数精度和可靠度的一个计算实例.从地球飞向其它行星的飞越轨道,必须作一次或多次校正,飞行器方能达到目标行星.要精确落入指定地区,尤须保证每次校正有足够精度.俗话说"差以毫厘,失之千里",这是对定轨提出的精度要求,因此,星际航行轨道校正要求定轨参数达到有"两高",即高精度和高可靠度;可靠是前提,没有高可靠,高精度就不可信.校正精度主要取决于定轨精度;基准不准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