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箱内置车轴疲劳强度及剩余寿命评估

来源 :第十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轴是铁路车辆重要的安全部件,在恶劣的服役环境下,其疲劳性能和服役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轴箱内置车轴具有优良的动力学性能,特别是在小半径轨道线路上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对轴箱内置车轴的疲劳抗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在相同的载荷谱下,基于断裂力学比较了轴箱内置和轴箱外置车轴的剩余寿命。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材料及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一般需要在样品表面或者断口上测量裂纹长度或者贝纹线。然而传统的基于表面测量或者基于破坏性断口进行材料及部件损伤机制研究的手段存在着难以同步观测内部疲劳损伤形成、累积和破坏的根本性不足,而且研究样本量少,属于典型的破坏性试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目前唯一可穿透大块金属材料进行疲劳损伤演变可视化研究的大科学装置。
超低间隙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i-6Al-4V ELI 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等显著优点,已在新一代飞行器主要承力构件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Ti-6Al-4V ELI 合金在实际服役中涉及的疲劳过载问题,分别开展了四种过载方式(单峰拉伸过载、单峰压缩过载、拉-压过载和压-拉过载)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过载方式(顺序)对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
在航空发动机和高铁等国家重大技术领域对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不断追求下,许多工程关键构件在服役期内承受循环荷载将达到108~1010 周次,如车轮、车轴、发动机叶片等,以往疲劳试验方法及设计准则受到挑战,材料超长寿命问题受到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更多的关注,为此,将从超长寿命疲劳试验技术发展以及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这两个方面呈现相关的最新进展。
会议
采用升降法在拉压载荷的作用下,对S500Q 高强钢板原始态(调质态),退火态(调质后退火),以及焊接接头退火态(调质板焊接后退火)的疲劳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应力比为-1 条件下的S500Q 原始态、退火态以及焊接接头退火态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15 MPa,348 MPa 和310 MPa.
渗碳作为一种表面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在齿轮、轴承等机械零件中。渗碳在零件表面层引入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一般而言会提高材料的疲劳抗性。但是,由于残余应力的存在,使得表面渗碳试件在单轴拉/压疲劳试验中,内部的应力状态不再是简单的单轴状态,其局部真实应力也不再等于名义应力,从而使疲劳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曲线(S-N 曲线)并不能反映渗碳材料真实的疲劳性能。因此,直接采用试验曲线对渗碳零件进行准确的寿命预测仍
在机械结构的抗疲劳设计和抗疲劳制造中,结构的局部强度容易过度冗余。为此,本文以汽车等速传动变截面变壁厚空心轴旋锻成形——旋锻轴为对象,通过结构强度场实现结构抗疲劳设计和抗疲劳制造的匹配。主要成果包括:(1)、首次提出了结构抗疲劳设计和抗疲劳制造的匹配纽带—结构强度场,把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推广到结构全场,形成了全场下基于强度-工艺特征的结构抗疲劳设计理论和技术,解决了设计上局部强度过剩问题。
增材制造已被广泛用于设计、制造机械系统关键零件,其力学行为和疲劳性能对系统功能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增材制造加工材料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呈现方向性。本文对一种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 Inconel 718 合金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测试材料微观结构形貌、应力应变特性、疲劳寿命性能等。
CJP 模型是由C.J.Christopher、M.N.James 和E.A.Patterson 于2007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裂尖应力场模型,随后的十年中,该模型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模型通过建立一种基于Williams 裂尖应力场表达式的Muskhelishvili 拓展形式,引入了四个应力参量,即与裂纹面垂直作用的应力、与裂纹面平行作用的T 应力、与裂纹面垂直作用的尾迹接触应力、与
随着大壁厚X80 管线钢在高寒地区输油管道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其断裂韧度的厚度效应和低温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研究基于有限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低温下不同厚度试样的断裂韧度:最大载荷CTOD 值(δm),并研究了X80 钢断裂韧度CTOD 的温度和厚度耦合效应。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和结构在微纳器件及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微纳米尺度下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宏观尺度下材料性能相比会发生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由于比表面积增加,表面效应对材料、结构和器件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忽略表面效应会导致材料和结构的变形、力学性能的参数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