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糖/多元醇生产领域的核心分离技术

来源 :2010年全国淀粉糖、多元醇技术与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淀粉糖/多元醇生产领域中的两种核心分离技术-工业色谱技术与机械压缩式蒸发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工业色谱技术与机械压缩式蒸发技术已经在淀粉深加工行业中大规模应用,其运行成本的高低及稳定性,己经成为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随着淀粉糖及多元醉领域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竞争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对这些核心分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人胰腺α-淀粉酶这个糖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靶蛋白,建立α-淀粉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克隆和表达人α-淀粉酶;利用酶的催化特性建立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放线菌代谢产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具催化活性的人α-淀粉酶;建立α-淀粉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对包含近2000株放线菌代谢产物的天然产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最终得到14株α-淀粉酶抑制
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得到了一株α-糖苷酶抑制剂生产菌PW0852.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等多相分类方法,初步判定菌株PW0852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该菌经10L发酵罐水平发酵,发酵液中可积累一定量的α-糖苷酶抑制剂。采用膜过滤技术、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及冷冻干燥等方法,从PW0852发酵液中分离获得混合型α-糖苷
α-转移葡萄糖苷酶是生产IMO的关键酶制剂,随着其在食品、制药、饲料等其他方面上的开发应用,对α-转移葡萄糖苷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我国用于生产IMO的该酶却依赖于进口。本文对α-转移葡萄糖苷酶的来源、主要酶学性质和催化特性以及菌种选育和该酶的重组表达进行了综述,以便对其今后的研究提供方便。
以酶法液化淀粉液化液为底物,考察加酶量、不同酶制剂组合对糖浆组分及糖浆过滤速度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淀粉酶适宜在生产含量45%-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真菌淀粉酶与β-淀粉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0%-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5%-65%的高麦芽糖浆中的应用。
本文以甘蔗糖蜜为碳源,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分析法,对产蔗糖异构酶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优化后的蔗糖异构酶活力达到29.5 U/ml,相较于以LB培养基培养重组大肠杆菌(15U/ml),蔗糖异构酶活力提高了94%,与原始菌大黄欧文菌NX-5相比提高了22.7倍(1.3U/ml).利用海藻酸钠-氯化钙包埋法制备重组菌大肠杆菌固定化细胞,确定了最优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2%,
对溶栓药物的研究近况进行了概述,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瑞替普酶(rPA)的结构特征及其基因工程表达研究进展。
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α-糖苷酶抑制剂生产菌,编号PWH638.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全序列相似性分析等多相分类方法,将菌株PWH638初步确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其次,对该菌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中可积累一定量的α-糖苷酶抑制剂.采用膜过滤技术、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及冷冻干燥等方法,从PWH638发酵液中分离获得混合型α-糖
D-塔格糖是一种天然的低能量填充型甜味剂,并具有抑制高血糖、改善肠道菌群和不致龋齿等多种生理功效.D-塔格糖是一种稀有糖,因此通常利用化学转化或生物转化方法进行大量生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是生物法工业化生产D-塔格糖的有效酶.文中对D-塔格糖的性质、功能及利用L-阿拉伯糖异构酶生产D-塔格糖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蒸煮透彻与否对液化、糖化结果举足轻重。但是,由于直接蒸汽加热机理过度简单的表象、淀粉水解机构复杂,蒸煮效果与制糖效益关联论述繁琐,使一般业者对蒸煮的重视程度与实际重要性不成比例,导致效益的损失。本文首先阐述直接蒸汽加热机理,以及蒸煮对液化效果影响的论述佐以实际现场案例后并介绍水热公司新创实时精控蒸煮条件设备。
本文研究膜分离技术在麦芽糖醇生产中多元糖醇的膜浓缩工艺流程、运行参数、运行管理面的经验,包括膜污染的处理、膜的清洗和性能复苏方面的措施极其工业化运行结果。经1年的工业化生产表明,该膜分离技术工艺系统运行稳妥可靠。系统处理能力为12m3/h,多元糖醇固形物浓度由3%~4%,浓缩到11%~12%左右。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可节省蒸汽30%,节能效果明显,同时节约用水80%,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