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乳腺癌术后创面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例乳腺癌术后疑难创面,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13例采用VSD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好,皮片移植成活良好.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乳腺癌术后疑难创面,操作简便,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跟骨骨髓炎的疗效.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应用负压VSD联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跟骨骨髓炎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62岁,平均46岁,感染时间3~158周,平均47周.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患者皮瓣均成活,观察6~12个月骨髓炎无复发.
患者于1988年7月因工伤致胸12椎体、腰1椎体损伤,双下肢截瘫,卧床25年,左侧大转子区受压皮肤破溃形成褥疮1年多,并伴有"膀胱造瘘术、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等多种疾病.入院查体左侧大转子区有一大小约4cm x6cm洞性创口,内有两条窦道,向股前及后下方延伸,挤压股前皮肤可见灰白色脓性分泌物经创口溢出,伴有恶臭.该病例窦道形成时间长,深部组织变形坏死严重,单纯的简单清创VSD负压植入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被高压蒸汽烫伤全身多处,烫伤面积达90%以上,烧伤深度多为Ⅱ°-Ⅲ°.烫伤后急症入院治疗,并经多次手术治疗后烫伤创面基本被疤痕皮肤封闭.右下肢胫骨前创面因深达骨膜,经长时间治疗后溃疡创面迁延不愈,反复溃破.3年前溃疡创面出现干燥、皲裂、增生速度增快,呈不规则菜花状,高起皮肤.病人感病变部位刺痒、胀痛等不适.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名表皮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
患者以"双足3、4趾趾间皮肤溃疡5月余"为主诉于2015年4月20日入本院.5月前患者左足3、4趾趾间皮肤出现小水疱及皮肤浸渍糜烂,伴轻度瘙痒,未予特殊诊治.约1周后右足对称部位出现同样皮损,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复发多粘菌素B外涂,无明显好转,皮损继续扩大,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给予复方多粘菌素B、百多邦、多种抗真菌药膏(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及中药制剂外用、红光治疗(
患者高位截瘫20年,肚脐以下感觉消失,大小便失禁;双侧臀部受压皮肤破溃形成褥疮1年入院.在院外自行换药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入院查体(重点描述创面情况):患者双侧臀部可见褥疮形成,左侧褥疮约7x6.5cm,基地灰白,深及脂肪层,右侧褥疮约7x8cm大小,深及深筋膜,基地灰白,渗出明显.截瘫患者发生褥疮是常见并发症,由于体位被动,换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感染加重。临床证明,VSD负压吸引是一种比较有
患者主诉外生殖器周围多发性褥疮伴感染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2002年5月外伤后胸12椎体,腰1椎体粉碎性骨折,致使肚脐以下感觉消失,卧床10年多,大小便失禁,双下肢严重萎缩;现以双侧臀部及阴囊受压皮肤破溃形成褥疮8年感染加重2周入院.曾在院外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现就诊于本院.VSD负压吸引结合翻身床治疗,对大范围复杂褥疮创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减少专科医务人员的换药次数、减少手术操作、
探讨miRNA-146a对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40只db/db糖尿病小鼠制作背部全层缺损创面后,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尾静脉注射miRNA-146a质粒和空质粒.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愈合速度;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亚型M1和M2表达情况;Q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各组炎症介质TNF-α、IL-1、IL-6表达情况.
探讨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创面神经末梢再生情况的影响.60只db/db糖尿病小鼠制作背部全层缺损创面后,于创面处每天分别注射20μg/ml神经生长因子(N1组)、10μg/ml神经生长因子(N2组)和PBS(C组)各0.1ml直至愈合.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并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神经纤维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
本病例患者多发伤,多次手术,基础情况较差。入院后积极创面处理,一期术中去充分除坏死组织,直至健康组织,植皮治疗,封闭负压吸引术;二期予以排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手术。分次手术对于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手术风险,同时创面负压吸引后二期皮瓣成活较好,减轻患者住院时间及换药痛苦。创面负压吸引材料充分覆盖创面,予以负压引流,可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提高植皮及皮瓣成活率。
探讨miR-203下调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去分化的可能性及机制,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应用于创面修复和瘢痕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取包皮环切术后的人正常包皮组织,采用胰酶消化结合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根据人源miR-203序列,设计并合成其单链抑制物.通过脂质体转染将miR-203抑制物分子导入人角质形成细胞(实验组),转染对照miRNA抑制物作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