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阅读中视觉信息获取速度的眼动研究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运动与文字的即时加工密切相关。关于正常阅读的研究表明,被注视的拼音文本只需要呈现50~60ms,读者便能进行正常的阅读加工。对于中文正常阅读,被注视的双字词只需要呈现40ms,中文读者便能够快速地获取阅读所必需的视觉信息。
其他文献
大脑以分布式的神经连接对信息形成稳定的表征,是其有效运转的关键。虽然脑功能组织模式是动态变化的,但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即脑功能连接模式在多个时刻之间具有相似性。
数千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临床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几乎每一个研究的结果都通过了多重比较校正。多重比较校正可以减少假阳性,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观点。但是,由于没有金标准,也没有高质量的荟萃分析结果,无法确定每个中心得到的结果有多少是真阳性。
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表现在情感、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质等方面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酷无情、人际操纵、无责任感、冲动和冒险倾向等。精神病态患者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很低,但在监狱中的检出率可达15%~25%左右,并多为累犯且对社会危害性很大,因此一直是犯罪心理学聚焦的重要主题。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6 所中小学共1045 名9-14 岁的儿童,使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Connor-Davidson 韧性量表中文版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控制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采用实验法,以挑衅为大背景,探讨自我损耗与愤怒反刍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设计两个正式实验。实验1 以认知任务为损耗任务,探讨自我损耗与愤怒反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实验2 以身体活动为损耗任务,探讨自我损耗和愤怒反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两个实验均采用2(自我损耗:有、无)×2(愤怒反刍:有、控制)组间设计。
目的:心理治疗干预取向是治疗师在一次会谈中实施干预的行为特征和工作取向,它在抽象水平上处于理论模型和具体技术之间,与来访者的治疗反应和治疗获益有更为紧密的联系。以往研究已初步表明来访者特征-干预取向匹配可以指导治疗师更有效地实施个体化干预,也更符合心理治疗的整合-折衷主义发展趋势。
经典的互补学习系统理论(complementary learning systems)认为,新信息的巩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对于直接学习条件,快速映射学习范式下学习的新词语可以被立即整合到心理词典中。在快速映射范式中,学习者通过推断获得新词语含义。
汉语阅读中,老年读者采用相比于青年读者更加谨慎的阅读策略,其中眼跳目标选择与青年读者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低效率的特点。老年读者采用低效率眼跳目标选择策略的原因还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汉语青年读者依赖于中央凹和副中央凹的信息加工情况决定下一次眼跳,但两者在计划眼跳过程中是相互作用还是独立作用仍然不确定,而老年读者的眼跳目标选择机制是否发生改变还缺乏研究证据。
任务转换是一个研究执行控制的重要范式。许多研究考察了发生在提示线索后的转换过程,但鲜有研究考察发生在提示线索前的转换过程。最近,基于时间的任务期待效应的研究发现任务刺激呈现前的间隔时间也会对接下来的接下来呈现的任务刺激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即被试对以高概率分别出现在一长一短两种刺激前间隔时间后的A、B 两种任务(数字的大小以及奇偶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以低概率分别出现一长一短间隔时间后的B、A 任
基于以往对网球相持阶段聚焦追踪研究较少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专家—新手”的研究范示。专家组:选取15 名国家一、二级网球运动员。新手组:选取15 名选修网球课的大学生。在现场网球相持阶段情境下,采用最新一代便携式眼动追踪设备,研究网球运动员在相持球阶段目标追踪的优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