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化防治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是荒漠化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根据多年来在我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应该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科学研究应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面。我国沙漠化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沙漠化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在认识沙漠化过程和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沙漠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来指导防治实践。沙漠化过程研究与防治实践中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以沙漠化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的研究。沙漠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时间序列上,将沙漠化环境背景的形成演化、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现代过程及其在全球变化格局下的发展趋势的研究系统化,以揭示沙漠化的形成与演变;在空间结构上,将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过程与区外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格局视为统一的环境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以揭示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定量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研究沙漠化的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为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据此,沙漠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应为:沙漠化过程的自然与人文背景研究、沙漠化(沙尘暴)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沙漠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机理和沙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模式。
其他文献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最集中的场所。混乱、嘈杂的环境给分诊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分诊是患者来院的第一站,是护理服务的前沿,分诊及时与否,不仅涉及患者能否得到快速的诊治,也
目的观察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在Graves病(GD)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GDa组(初诊)、GDb组(治疗后)、GDe组(复发)和正常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IL-12
根据陆上风电、光伏项目的特点及要求,参考相关勘察规范及行业标准,探讨风电、光伏项目的勘察要点。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门诊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布地奈德治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凝、降脂、扩冠治疗,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5.8%;2011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
大卫·霍克思一生致力于研究、翻译和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他将汉学研究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是典型的学者型翻译家,但却并未著书立说系统阐释自己的翻译思想,被认为是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时间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