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民居改造探究--以同里镇新填街务本堂改造设计为例

来源 :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绿色建筑设计与理论专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nuq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居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趋势下,面临保护与转型的许多现实问题。生态建筑与地域文化、自然气候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作为与地域特色密切相关的传统建筑,在体现地域性与生态有机性方面有着典型的优势。文章利用对传统民居的适应性改造这一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保障传统建筑文化与风貌得到传承、当地居民的居住舒适性得到改善的基础上,探讨、挖掘、开发传统建筑的这种源自于地域性的生态有机属性,并通过结合当地地域特点的生态策略的应用以达到这种传统民居的适应性改造的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设计初衷。文章通过对同里镇新填街务本堂改造设计方案的解读,对同里古镇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外遮阳是设置在建筑透明围护结构外用于遮挡阳光的构件。合理的外遮阳形式对改善室内舒适度、节约建筑能耗、增强建筑的立面视觉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结合教学楼建筑立面
  建筑自然通风对人类健康和建筑节能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进深建筑过大的进深阻碍空气流动,仅通过立面洞口进行通风很难满足室内的舒适性要求。文章依据热压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热利用研究正在蓬勃开展,窗户的保温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通过ECOTECT软件模拟,对比分析了建筑不同开窗大小和窗户不同玻璃种
  深圳万科中心是对霍尔"漂浮"理念的大规模实践,根据建筑师提出的"漂浮的水平杆状空间"的设计理念而发展来的"斜拉索桥上建房子"的结构设计也是一大创新。将从建筑设计背景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体现了绿色节能的理念,其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本文从工业建筑表皮的绿色改造角度出发,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对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
  当前国内众多工业遗存改造侧重商业和文化效益,建筑的生态的效能却大多被忽视。基于绿色建筑角度,阐述在工业遗存改造过程中,利用原有通风构件及潜在通风构筑物如烟囱、地道
  采光顶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屋面上不可或缺的采光和装饰性构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伴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建筑的能耗也成了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该文章从采光顶的透光介质
  设计思维的构建和图解表达系统的建立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文章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构思过程和表达方式的探讨,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包含了复杂设
  当今世界,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高能耗寻求高发展的产业形式逐渐被抛弃。建筑业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能耗大户,也在努力寻求向节能环保方向上的转变。门窗是整个建筑
城市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设计中怎么能保证城市安全的物理元素,街道或者地下设施,在自然灾害、极端恶劣天气下,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对在这个城市居住的人能不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