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的比较

来源 :第十届北京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比较少见,比较前外侧人路及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利弊及适应症.总结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13年的1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病例,分两组,A组采用前外侧入路,B组采用外侧入路,以Dubberley方法进行骨折的分型,记录内固定方式,术后以CT评价骨折的复位情况,记录桡神经损伤、不稳、活动受限、疼痛、瘢痕、异位骨化、无力、内固定失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Mayo评分评价最终临床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并发症以及术后早期、中晚期的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优劣,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会议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结合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LPHP结合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11例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男5例,女6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71岁.致伤原因摔伤8,交通事故3例.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4例,四部分骨折7例.
会议
目的 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随机选取3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25~77岁,平均49.3岁.手术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一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9例.
会议
目的 通过比较单臂外固定器与解剖钢板治疗肱骨下1/3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肱骨下1/3段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肱骨下1/3段骨折48例,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0~62岁.
会议
目的 移位的锁骨远端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针对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直有很多争议.希望通过文献回顾,综述不同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近10年发表的有关移位锁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分析治疗效果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会议
目的 探讨创伤晚期合并肘关节僵硬的功能重建及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35例创伤晚期合并肘关节僵硬病人,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3~62岁(平均39.5岁).合并关节僵硬时间为3~20个月,平均9.5个月.
会议
目的 探讨肢体大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救治措施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了45例肢体闭合性大动脉损伤患者的救治情况.本组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7~57岁,平均27.8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重物砸伤23例,刀扎伤伤口愈合1例.
会议
目的 系统综述创伤后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局部及全身状况的影响及治疗策略.方法 近年来,我们研究所针对全身多发严重创伤和老年髋部骨折后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对全身及局部的影响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针对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危害及治疗的研究成果进系统总结.
会议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肘关节外翻不稳定是最常见的肘关节不稳定,在急性创伤和运动员损伤中较为多见.目前公认投掷运动员的MCL慢性损伤需手术进行重建,但急性创伤时是否需要一期进行修复则没有统一的意见,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根据术者的具体经验在术中决定是否进行修复.
会议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再发骨折的风险及二次骨折的预防方法 评价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因骨折后卧床、制动、同时运动和日照减少,肌肉萎缩,肌力减弱,神经和运动反射迟钝,运动的平衡以及协调能力下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等风险因素对患者再次骨折的影响,观察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后CTX、BGP的变化,对比药物治疗后2次骨折的发生率和对照组二次骨折的发生率.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