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饶鲁《论语》诠释对朱子的继承与批判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探析饶鲁对《论语》的诠释,以揭示其对朱子思想兼具继承性与批判性的双重特点,显示饶鲁的思想特色及其意义。饶鲁对《论语》的诠释,既有继承阐发朱子学的一面,亦有批判朱子以立己说的一面,饶氏这种诠释方式,奠定了日后朱子学者诠释朱子四书的基本模式。这无疑是朱子学能长期保持一定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当然,饶氏与其他著作的最大差别在于凸显了强烈的自成一家之言的特质。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朱子四书与饶氏四书当分别观之,二者关系好比文王易与伏羲易的关系,分别代表四书的不同发展阶段,即此可见饶氏对于朱子“接着讲”的意味之浓烈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梳理伽达默尔哲学中从本体性、知识性、实践性、传统观、游戏性以及语言性对文学的分析,阐明伽达默尔文论哲学性的基础,并提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和他文学理论之间是相互印证的关系,哲学诠释学对文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文学理论对哲学诠释学具有建构意义,对伽达默尔来说,文学具有哲学品性,文学是哲学的范式.
本文将从普遍的现代性运动的内在要求出发,即从客观的时代要求出发,探讨为何需要中国现代诠释学以及需要何种中国现代诠释学。所谓中国现代诠释学应是中华文明自觉建立的现代诠释之道,其实是中国现代诠释学所应具有的自觉或者说自我理解,中国现代诠释学本质上是为适应客观的时代要求而兴起的一种现代诠释学作为中华文明在当代走向“自觉”的必然产物和达到”自觉”的重要内容,只有自觉地将“现代诠释学”理解为“现代诠释之道“
简单整理了为强化朝鲜前期士林的集权名分和学问正统性的文庙从祀运动。随着士林派16世纪正式进入中央政界,开始投身于强化学问的正统性。在士林派继承从内心反对新王朝建国的国初在野势力和从内心认为15世纪中叶世祖的登基是不义的节义派系统方面,具有不同于勋旧派的以“郑梦周→吉再→金宗直→金宏弼、郑汝昌”承继的学问系谱意识。以后,随着仁宗朝把赵光祖与金宏弼相联系,明宗末因退溪而追崇李彦迪,伴随东方四贤的升庑运
孟子是重要的士角色身份承担者和士活动践行者,也是重要士理论构建者,在颇成系统的孟子士理论体系中,设计和构建士典范模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层面,孟子士典范模式有丰富的意义蕴涵,有独到的理论识见,很有原刨性。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对士典范模式较系统和完整的设计和构建。
慈藏是新罗统一期前后6-7世纪做出卓越贡献的代表性僧侣。因此,《三国遗事》和《海东高僧传》等详细记述了他的活动内容。尤其透过《三国遗事》来看,包括《慈藏定律》在内,《台山五万真身》、《台山月精寺五类圣众》、《前后所将舍利》、《皇龙寺九层木塔》条等凸现了慈藏在唐经历的活动与归国后有关王京和五台山事迹的业绩。同时,日本的天台宗僧侣圆仁于9世纪中叶留下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收录了该时期罗、唐、日三国
本文以蕺山的《学言》和霞谷的《存言》,为文本依据,阐论二人共同关注但又有差异的“性”学思想,以蠡探东亚儒学演进的内在理路,进而反思地域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思想机制。蕺山与霞谷共同体现出来的“圆融”哲学思辨方法,既不偏重某一方面侧面,又不求达固定的、特定的哲学本体,是以更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呈显哲学本体“存在”问题,‘从而深刻的推进了哲学思辨在中国和韩国的发展。当然,霞谷贯彻“圆融”哲学方法论未如蕺
今天阅读《墨子》,虽然见识了论辩之森严,但於兼爱与非攻等政治思想的背後,探知关乎人性的一些真知灼见,就有困难。因此,要想像当年「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盛况,’的确有难度。碰上这个情况,也许要追问历来解读《墨子》是否有不足之处。研究《墨子》,第一个困难是该书衍文夫章特多,前代学者之校雠卓有成效,後人有幸不再为此而惆怅。第二个困难在於确定墨家思想的学术地位,主因在於没有墨学的承传者,帮助我们认识墨家所独有
言及于此,不难明白,墨者心怀的医疗场域,是以兼爱为核心,是由「聆听」为起始、为主导的对话中建立关系,尤其在医病之间。如此,更深刻地让人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情意,塑造人文关怀的医疗场域。笔者主要从事教学的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的教育宗旨即是「医学的目的在救人,医人医病要医心」,这是中山医学大学创办人周汝川博士,从医之理念。墨家立于处于弱势的平民之立场(角度)来与君主进行对话,实则墨家导正君主之天下
在伦理学界,规定人们在不同情形下应该如何去做的伦理原则和律令同教导人们发展某种道德品性的伦理德性一般是截然分开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以幸福为最高目的和善,既指人过得好,又要人做得好,将人的道德品性与具体行为连接起来.而故事作为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和可能性又能获得个体性与现实性的媒介,一方面刻画出具有某种道德品性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种人,一方面又能表现出具有这种道德品性的人在面对特定情境和挑战下的具体做法
早期弗莱堡时期是海德格尔创造性思想发端的时期,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性吸收,这种批评表现在对现象学的解释学化.在海德格尔看来,现象学的解释学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有其不可不为之的必然性.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哲学的观念》第一卷(《观念Ⅰ》)中阐发了现象学"一切原则之原则":"每一种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在直观中原初地……给予我们的东西,只应按如其被给予的那样,而且也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