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人口生育法制合理性认识的探讨--略论建立人口生育法制的理论基础

来源 :中国人口学会,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为人类社会人口的发展树起了一块崭新的里程碑。但是对其合理性的认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回顾人口立法实践和人口法学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法学基础理论和人口再生产理论等方面,对建立人口生育法制的合理性及其认识论、方法论基础进行了探索,提出面对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人口生育法制实践的迫切需要,法理学和人口法学研究也需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推进人口生育法制的日臻完善和发展。
其他文献
文章详细综述了非洲的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区域的产业分布、生产力分布、经济以及人口规模与人口增长情况。通过对历年各区域人口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人口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以人口转变为主线,探讨了其对经济长期增长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假设,并利用1978~2004年的分省数据进行验证。低生育率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出现了人口转变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使得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不配套。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和第三产业不成熟使产业升级困难重重,也拉大了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的距离。
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首先,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积累阶段(层次)的人力资本驱动,初等教育(初中)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 1000美元以下)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高中和中专)驱动着中国工业化高级阶段(人均GDP 1000-5000美元)的经济增长。其次,人力资本不仅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卢卡斯途径),也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进入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一般认为人口资源的积累对于FDI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科研水平、劳动力素质水平、从业结构四种指标代表城市人口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城市人口资源对于FDI流入的影响。在控制了其它影响因素后,丰富的人口资源能更多的吸引外资的流入,具体表现为较高的
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受害者是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视角,在简要评述了相关减贫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正义、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分析了制约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客观性、历史性、现实性和主观性因素;提出了在生态治理的视角下,实现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基本方向是和谐发展、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思想前提是生态文化、物质基础是生态经济
从人口承载力的基本概念起源、定义争议出发,总结了1984年以来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我国研究人口承载力的历程,回顾了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情况。讨论了人口承载力的定义、研究历程,初步提出了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框架和测算方法。
采纳全国各地服务模式的特色亮点,为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所指避孕节育服务是狭义的服务范畴,即指计生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在此前提下,运用模式理念。努力探寻适宜避孕节育服务模式。计生技术服务主要从四优一满意角度关注避孕节育个性化服务和优质服务。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优质服务的核心。以满足育龄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殖健康需求为目标,提高计划生育服务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述,总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与不足,以及加强管理的个性化、方式与途径,为进一步探讨推广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最佳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推广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我国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欠缺,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需求比较低,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机构设置不能适应流动人口增长的形势,很有必要加强推广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的管理。应根
针对当前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放宽的讨论,通过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主要内容的整理,从人口转型的角度对其影响进行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催生了我国人口结构过早、过快的改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但是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采取稳妥的步骤。
新时期我国社区人口计生工作应该包括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采集、群众活动组织和建立协会等方面,但面临着人手不够、流动人口工作难、政策执行难、封闭小区管理难等挑战。应建立适应的政策、财政、人力和组织保障机制,重点改革人力资源、流动人口、封闭住宅小区等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