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自噬是否参与了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损伤。方法:(1)收集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间同时符合以下要求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标本67例:①病程≤1个月;②病理类型: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MCG)、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膜性肾病(MN),排除乙肝相关性肾炎。(2)根据患者24h尿蛋白排泌量(24hUPE)及病程(即尿蛋白持续时间),对病史明确的患者计算其尿蛋白量与时间自然对数的积[24hUPE~*In(d)]。(3)透射电镜检测31例肾活检标本中自噬泡在近端RTECs中的堆积情况,分析近端RTECs自噬泡占胞浆面积的比值(Ratios)与24hUPE~*In(d)之间的相关性。(4)间接免疫荧光检测36例肾活检标本中自噬体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近端RTECs中的表达,分析近端RTECs中LC3-Ⅱ阳性面积占细胞质总面积比值(Scores)与24hUPE~*In(d)的相关性。(5)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MCG患者尿液中的尿蛋白,以电泳方法分析其成分。(6)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已提取MCG患者来源的尿蛋白(终浓度为8mg/ml)体外处理培养的HK-2细胞2h、4h、8h、12h、24h、36h和48h;细胞爬片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中自噬体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寻找LC3-Ⅱ表达量达高峰值的时间,继之以此处理时间用终浓度分别为0、0.1、0.25、0.5、1、2、4及8 mg/ml的尿蛋白刺激细胞;统计分析各组HK-2细胞中LC3-Ⅱ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结果:(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自噬泡呈单层或双层膜结构,围绕着细胞核分布在胞浆中。自噬泡占细胞质总面积比值与24hUPE~*In(d)呈正相关关系(r=0.65,P<0.01)。(2)在细胞浆发现LC3-Ⅱ绿色针尖点样阳性染色,自噬泡与细胞质总面积比值与24hUPE~*In(d)呈正相关关系(r=0.428,P=0.009)。(3)MCG患者来源尿蛋白的主要成分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s等,分别占88.0%、8.5%、3.3%,其它占0.2%。(4)在细胞浆同样发现LC3-Ⅱ绿色针尖点样阳性染色。对每个实验组HK-2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尿蛋白呈浓度依赖性上调HK-2细胞LC3-Ⅱ荧光强度值,8 mg/ml时达到峰值,2、4和8 mg/ml组的LC3-Ⅱ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②在8 mg/ml组,HK-2细胞LC3-Ⅱ的荧光强度值随着尿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8 h达到峰值,12 h后逐渐下降,至48 h时LC3-Ⅱ的荧光接近消失。结论:尿蛋白可以诱导自噬泡堆积,初步验证了自噬参与尿蛋白所致RTECs损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