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高陡创面生态脆弱性与修复技术体系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人类过度采矿活动形成的矿山高陡创面亦成为矿山生态修复难以治愈的顽疾,其景观破坏性影响深远.高陡创面的生态脆弱性,使得坡比1:0.75时,坡面受水量比平地少约40%;草本植物生根空间比平地减少约30%.同时任一矿山高陡创面,因其地貌部位、坡面质地、物质组成、节理结构、风化强度、坡面朝向的区别,以及坡面特征与自然要素的叠加,必然造成同一地域不同创面、不同地域不同创面的差异性.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在通过现已成熟技术的比对与筛选,进行优化集成,形成技术集群的系统应用,是高陡创面生态修复比较有效的治理途径.如若能够做到局部细化,精准设计,精细作业,其创面生态修复效果必然更佳.
其他文献
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同时又是潜在最大的碳排放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森林土壤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根际微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驱动者,是全球碳循环系统性机理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基因和酶学水平碳同化(cbbL/M、CODH、Pcc/Acc)和有机碳代谢(glx、lip、mnp、lcc)相关分子标记.分析了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植被
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交界地带的生态脆弱区,区域内生物种类丰富,区域内生物种类丰富,水系密布,湿地大量分布,有天然湿地近百万公顷.文章将介绍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生态功能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构建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使区内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