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USY上CH选择催化还原NO性能的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各种过渡金属(Mn、Ni、Co、Fe、Cu等)负载在钠型和氢型USY分子筛上的催化剂,考察了各催化剂在NO<,x>-CH<,4>反应体系中当有过量氧(5﹪)存在条件时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Na-USY、Ni/H-USY具有最高的NO<,x>选择性氧化还原活性,且与其它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相比,能有效地控制N<,2>O生成,并使CH<,4>的活化温度窗口提前,有效地降低了具有NO<,x>较好转化率时的反应温度.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和表面复合法制备的TiO/SiO复合氧化物的临氢异构化性能,模型化合物采用正辛烷和1-己烯.实验结果表明,烷烃及烯烃的骨架异构化活性与催化剂的酸强度有关,在未进行改性时,该复合氧化物的酸性很弱,骨架异构化反应活性不高.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CoO-CeO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富氢气氛中选择氧化CO的活性及其制备条件如载体老化温度、作为载体的两种氧化物的质量比和载金温度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于富氢气氛中的CO选择性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
采用X射线衍射(XRD)考察了Mn/BaCO、Mn/KCl-BaCO和Mn/CeO-BaCO催化剂的物相;同时考察了对乙腈与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Mn负载量的增加,Mn/BaCO催化剂对乙腈甲基化制丙烯腈的活性呈提高趋势,其中Mn(20﹪)/BaCO催化剂活性最好.添加CeO、KCl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起到抑制作用.
系统考察了不同载体、γ-AlO载体上改性单元素种类和含量以及双元素改性等因素对催化合成二苯胺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的调节,能有效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合成二苯胺的转化率高达25﹪以上,选择性97﹪以上,并在100h寿命实验中具有稳定的转化率.催化剂放大实验结果能很好地重复微反评价结果,显示出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用高温氮化技术,在流动的氨气氛下对复合氧化物ZnTaO进行氮化,在一定的温度和NH压力下,使ZnTaO晶格中的部分O原子被N原子取代,并通过改变矿化剂氯化铵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的氮氧化物ZnTaON光催化材料.
通过控制FeO颗粒的大小,可以制备得到不同组分的FeO/TiO颗粒.在不同组分的FeO/TiO颗粒中,FeO和TiO的界面上形成了不同的异质结,这对FeO/TiO体系的光电性质及光催化氧化性能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PdO/ZrO体系程序升降温体系的DTG分析,单斜型ZrO载体能够作为表面PdO物种进行取向附生作用的模板,维持了PdO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高分散,并促进了热还原物种在表面进行氧化再生,进而提高了负载催化剂体系的高温热稳定性与反应耐受性,而四方晶型在载体中的掺杂则破坏了对PdO物种的稳定效果.
比较了以甲烷、丙烷、正己烷、乙烯和丙烯等五种碳氢化合物为还原剂,Ag(5)-AlO(SG)和Ag(2)-AlO(IM)选择性催化还原稀燃NO的活性.结果表明,对同一还原剂,前者还原NO的活性都高于后者;对同-催化剂,其还原NO的活性随还原剂碳原子数目的的增加而提高;碳原子数目相等的还原剂,不饱和烃的活性高于饱和烃.
研究了Ag(5)-AlO(SG)和Ag(2)-AlO(IM)催化剂上含氧还原剂(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和丙酮)选择性催化还原稀燃氮氧化物,实验结果表明,Ag(5)-AlO(SG)和Ag(2)-AlO(IM)催化剂还原NO的活性随含氧还原剂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且前者的活性高于后者.
采用高比表面积、抗硫、抗湿的新型US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MnO催化剂,考察了以CH为还原剂在不同Mn含量MnO催化剂上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和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5﹪的Mn/H-USY具有最高的NO选择性还原活性,其在500℃时NO达最大转化率20.8﹪;经添加Ni后,催化性能明显提高,最高转化率可达26.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