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油经分离后的药理实验研究

来源 :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i248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果仁。是中医传统用药,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能,多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津伤口渴等症。酸枣仁中主要含有皂苷类、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脂肪油类、蛋白质、磷脂类化合物等。多年来,对酸枣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主要集中于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而酸枣仁脂肪油的研究少见报道。本文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枣仁油,分离出的不饱和部分配成乳液,用小鼠做的小药理实验,追踪确定其活性。
其他文献
自钱乙首倡“肾无实证”以来,后世医家乃至现今中医院校教科书籍,对肾病辨证只论其虚而不言其实。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肾实证并非少见,尤其近年越来越引起众多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当前如何认识肾实证在肾病辨证中的地位,实属脏腑辨证中必须探讨的重耍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历代对肾实证的认识,分析了肾实证的病因病机,探讨了肾实证之证治。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者在临床中,学习和使用施师经验,常获佳效,颇有心得。体会到:辨证治疗基于对该病病因病机的深刻认识,准确辨证和用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本文介绍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阐述了辨证思维,分析了糖尿病治疗十法。
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家”莫过于医祖岐伯,流传最久远的医书莫过于《黄帝内经》。远古人驱除病魔的幻想升华及经验总结凝结为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的文体基本上是以黄帝和岐伯问对的方式出现,而且岐伯又充当了天子老师的角色,所以岐伯也就成为中国医学的创始人。本文介绍了史书上记载的岐伯,分析了周文化的背景,认为岐伯仅仅是一个托名,是《黄帝内经》的作者推崇周文化的背景
瘀血证几乎在所有的已认识的难治现代病中都可以出现。可以说在西洋医学根据全面检查,疾病得到论断的同时,瘀血就作为证而出现。病毒引起的细胞病理学(病原菌病理)虽然是在尚有很多未明确的时期形成的医学,但并不是没有发现病毒是从外界侵入的。完全理解了“外邪”这一用语和思想的,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古典中医学著作,这种思想是自古就存在的,并目还确立了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比起杀死这些细胞病理学的外邪来,
早在150年前,俄罗斯医生恰鲁柯夫斯基就在中国从事过针刺疗法方面的研究,他应用针刺这种无痛疗法成功地治疗过各种疾病患者。在天才领袖斯大林执政末期,对中医学的研究达到了高峰,当时在俄罗斯对中国植物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出版过一些书籍。那个时期苏联医学代表团首次访问了中国,互相交流医学经验,并举办教育部专家交换项目。本文介绍了向西医医生传授中国传统医学的课程安排,阐述了其具有的优点。
从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研究报告可知,本病尚没有根治的方法,减轻症状为治疗中心,其药剂是类固醇类(欧美也如此)。此类药物长期大量投用,可出现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容易感染、骨质疏松症、精神症状等严重副作用。另外,年轻者发病的情况下,考虑到患者还有50多年的寿命,应该避免手术切除全部大肠。本文介绍了溃疡性大肠炎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浅谈了发生的情况,分析了中医学和《伤害论》的论治,列举了相关的病例。
许多疾病归因于神经元的病变,神经元可由NSCs分化而来。然而,成年脑中NSCs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寻求一种可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和分化或替代NSCs的其他神经元来源的方法势在必行,MSCs作为一种新的神经元来源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体外辛伐他汀对MSCs及NSCs分化的影响。
200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与单独使用西医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疗效更佳、更安全,在治疗SARS过程中,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作用与疗效。这是WHO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对中医中药的高度肯定。有人说虽然在SARS时期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加拿大许多人们在精神、物质、商业、贸易乃至生命、财产方面都损失惨重,但是若从学术上,从世界医药历史上来讲,在某种意义上中医都可能是又一次的
血管性痴呆(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本文在系统整理了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及现代中医药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资料,设定了前瞻性方案,开展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的研究,通过多学科、多层次的动态的交叉、融会、渗透的研究,对VD的发生、发展及规律性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川芎的研究始于30年代,其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主要含易挥发的油状生物碱、阿魏酸、酚性物质、挥发油及△-α、β、γ不饱和内酯。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叶酸、甾醇、蔗糖等。有文献报道,川芎的总生物碱和酚性成分有较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的凝集、对已凝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以及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等药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