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硫化对浮选尾矿环境活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三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选尾矿是水热硫化-浮选工艺主要的副产物,其赋存的重金属环境活性是验证工艺可行性及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主要水热硫化条件对尾矿中重金属环境活性的影响,揭示了硫化过程对浮选尾矿环境活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硫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尾矿中重金属的稳定,当硫化温度升至240℃以上时,稳定趋势变缓.硫化时间对重金属的稳定无明显影响.硫磺添加量对重金属的稳定性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硫磺添加量小于1.4倍锌含量时,随着硫磺量的增加,金属稳定性增强;当硫磺添加量大于1.4倍锌含量时,随着硫磺量的增加,金属稳定性减弱.采用自然冷却更有利于尾矿中金属的稳定.由此可见,通过水热过程的调控,可以有效的改变尾矿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从而进一步降低尾矿的浸出毒性.
其他文献
化学沉淀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为了消除沉淀渣对环境的潜在污染,以及提供将沉淀渣作为原料返回冶炼流程的可能性,将废水中所含的重金属离子沉淀为高品位的富集物是一种较佳的选择.本文开展了以碱式碳酸镁为沉淀剂去除废水中铜和镍的研究,以期得到高品位的铜和镍沉淀物.所研究的沉淀工艺参数包括沉淀剂用量和沉淀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沉淀温度有利于提高铜和镍的沉淀去除速度.对于含铜和含镍分别约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在很多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固体润滑剂的种类和制备方法.从铜基自润滑材料的特性和研究进展可以看出,通过向铜基体中添加或者原位生成固体润滑剂,很大程度的改善了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并且这种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在很大的领域里得到了应用,其独特的自润滑和力学、传热学方面的
在CaCl2-CaF2体系的电解槽中,以上浮镁液做阴极,石墨坩埚做阳极,CaO-SiO2为原料采用熔盐电解法生产Mg-Si合金.采用连续脉冲-示波器法测定电解过程的反电动势,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电解时间、电流密度和电解温度对制取镁硅合金过程中的反电动势影响.结果发现:增加阴极电流密度,反电动势随之增大;温度从860℃升高到960℃时,反电动势由1.97V降到1.78V;加入2wt%CaO-SiO2
化分别对Al-TiO2体系、Al-V2O5体系、Al-V2O5-TiO2体系以及Al-V2O5-TiO2-CaO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分析.热力学计算表明:Al-TiO2体系、Al-V2O5体系、Al-V2O5-TiO2体系的绝热温度均大于1800K,能够自行维持发生反应;Al-V2O5-TiO2-CaO体系的绝热温度小于1800K,需加入KClO3补热才能保证反应顺利进行.DSC动力学分析
通过和传统制取氧化铝纤维方法的对比,提出了以铝酸钠为原料制取氧化铝纤维的新途径,探索了对以铝酸钠为原料时产生大量钠盐脱去工艺的研究.利用XRD、SEM和成分分析等手段,从物相、形貌和成分等方面对脱钠前后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钠盐对初始纤维形貌造成很大影响,尤其高温热处理后更是有较大的腐蚀性,而脱钠后纤维表面光滑,热处理阶段附着物可以很快脱去,最终纤维为钠含量较低、直径均匀、表面光滑的纤维.
为了研究含铜铁水喷吹CO2的脱碳过程,分别对脱碳温度、CO2流量、脱碳时间进行了考察.得出在反应温度为1650℃、二氧化碳流量1.5L/min、反应时间为60min时脱碳效果,碳含量降至0.39%.同时,喷吹CO2进行脱碳对铁水中的铜含量变化基本没有影响,脱碳后熔体中Cu含量为6%左右,符合冶炼含铜抗菌马氏体不锈钢的铁水对C、Cu含量的要求.
针对本课题组提出的钛白废酸无焙烧加压浸出钒渣提钒的新技术,本文以P204为萃取剂协同TBP考察了皂化及非皂化体系下不同因素对高铁浸出液中钒铁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还原铁粉为浸出液预处理还原剂,在常温条件下,浸出液初始pH=1.8、水相与有机相体积相比(VA/VO)=1∶3,萃取震荡时间30min,30%P204-5%TBP协同萃取体系,钒单级萃取率为51.98%,钒铁分离系数β(V/Fe)
采用"煤气还原+原位烧结"工艺,以偏钒酸铵作为原料,制备了V2O3阴极片,在NaF-AlF3熔盐中采用熔盐电解固态氧化物的方法,制备出了金属钒,并结合循环伏安曲线对电解过程中阴极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aF-AlF3熔盐中可通过电解固态V2O3制备出金属钒,电解4h后所得金属钒的氧含量为0.218wt%;V2O3阴极熔盐电解的过程同时存在直接电还原反应和铝热还原反应,其中后者起着关键的
砷污染治理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在中国,工业含砷废水处理也己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相较于常规石灰-铁盐沉淀的含砷废水处理技术,本研究在探索采用并流加料的方式是否能形成晶体砷酸铁以及对砷、铁去除率的影响,在pH=1.5~3.0的范围内,采用并流加料法实现砷酸铁沉淀可以达到较好的As、Fe去除率;要实现晶体砷酸铁的沉淀需要加入晶种,控制pH值在2.0附近可以使反应前后的pH值保持稳定。
探索研究了含汞固废物的硫代硫酸盐浸出液的分解与回收,进行了自然老化实验以及硫化沉淀实验.考查了配合物溶液的的初始摩尔比、初始pH、硫化钠的加入量对配合物分解的影响.自然老化下,配合物分解率达到了58%;硫化沉淀下,配合物的分解率达到了99.6%;分解产物为硫化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