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僧医考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二十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不少行医救苦之佛教信徒,见诸各类典籍的如印度的耆婆、持水长者等,中国的于法开、释僧琛等.在中国佛教史上,佛教僧团还开设有疾馆、病坊、药局等救济僧俗病苦之医药慈善机构.佛教通过医术弘法利生的同时,也拓宽了与社会互动的渠道.元代佛教、医药地位独特,涉医佛教信徒不在少数.本文将就选择几位元代佛教僧医的事迹进行考述,以期呈现元代医药与社会互动的一个侧面.
其他文献
谚语是历代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云南涉医谚语里包含了丰厚的中医养生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实践方法,是中医养生文化传承、普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引起重视.
杭州西湖一向以景色优美著称,是环境养生的佳地,历代均有不少养生名家在此驻留.总结历代西湖养生文化的特色,有顺性幽养的怡养、清淡雅致的食疗和专业化的疗养事业等.西湖养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富有特色的分支,尚待更好地总结、研究与发扬.
"越医文化"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越医文化的地域界定、"越医"之名的考证及越医文化形成的内外因素三方面,对越医文化之形成渊源进行探析,认为越医文化形成时的地域包括越国及特定时间内的原吴国疆域;"越医"之名起源甚早,并早已被社会认同;越医文化根植于越文化土壤中,深受其影响.
历史文化纪录片《孟河医派》以孟河费、马、巢、丁四大医学家族为主线,讲述孟河医派300余年的传承发扬之路.影片分为"名医名镇"、"务存精要"、"仁心仁术"、"薪火相传"、"古义新知"5集.笔者尝试从悬念故事、艺术审美、客观纪实、专业述评4个方面,探寻纪录片《孟河医派》所蕴含的艺术特色.
目的:探寻历史上川产道地药材川党参、川黄连的产区及历史遗迹.方法:采用查阅地方志、本草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巫溪县中粱乡石坪村猫儿背国有林场附近发现清代道光年间有关党参种植乡规民约碑刻两方,并在附近发现野生党参踪迹;在巫溪县界梁子山"鸡心岭"查询清光绪年间栽培黄连所立碑刻时,发现碑刻早已被损毁,但在附近山林发现野生黄连生长区;在巫溪县宁厂古镇发现白鹿盐泉遗址,在界梁子山"鸡心岭"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1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抽样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入院教育,实验组在进行一般的入院教育外,还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对慢性肾炎的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护理质量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益于提高患者对慢性肾炎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平均住
本文运用《周易》象思维浅析了心肾不交型不寐,从生理角度出发谈起通过一系列天地、阴阳、水火以及卦象等的比拟,追本溯源,更加直白地解释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的机理.同时,黄连阿胶汤作为治疗心肾不交的代表方,本文对黄连阿胶汤中的单味药也进行了象思维浅析,更加直观地解释黄连阿胶汤的用药原理.
《周易》为我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所谓"医易同源",《周易》中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中医学影响深远.文中介绍了笔者对象思维的认识,运用象思维分析了"中土"脾胃的生理特点,并以补中益气汤为例,运用象思维分析此方作用于脾胃及其相关脏腑的机制.
疑难杂症病久不愈,而患者胃气已虚,不宜多药、重药,甚至不宜用药的情况,临床所见颇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晖主任中医师遵从"因人制宜、保养胃气"的原则,灵活运用食疗缓收其功,引导吾辈明理治病、多法调治.
中医情志医学起源于先秦至东汉,并且与古代哲学中的情志理论密切相关.鉴于古人用字行文的特点,往往一字多义或多字同义,无法与现代词汇一一对应.本文拟从"心""性""情""志"4个方面对先秦至东汉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入分析情志、心理产生的过程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从而补充中医情志医学理论内容,为临床情志病证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