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监测与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大实蝇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次年羽化出土的成虫经取食补充营养后在柑橘幼果上产卵,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为害形成蛆果。因此,诱杀成虫和果园喷药是防治大实蝇为害的重要技术手段之。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的时间因年因地而异,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室内保持土壤良好墒情的条件下,成虫羽化进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从5月1日起,大于18℃的积温达18日度进入羽化始盛期,达40日度时进入羽化高峰期,达50日度时进入羽化盛末期。由于室内条件(包括温度、土壤湿度、埋蛹深度等)较为一致,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较为整齐,从羽化初见日到终见日历时11天,羽化盛期(羽化进度从16%-84%)的时间十分集中,仅3-4天。而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由于气温较室内温度低,因此成虫羽化出土的时间较室内偏迟,整个羽化期和羽化盛期均有延长,前者历经18天,后者仅从羽化高峰期至盛末期就经历8天。在自然条件下,降雨分布和降雨量大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进度的影响极为明显。本试验室外羽化出土初始日与最大出土量不期而遇,其主要原因是前期降雨太少,土壤过于干旱。5月9日之前该县春季一直干旱,5月1-9日的降雨量仅为0.2mm,5月10日一场降水量为19.2mm的中雨,使土壤墒情有所改善,次日柑橘大实蝇大量羽化出土,羽化率突然达到44.04%。另外5月16-20日,日均温高达23.2-28.1℃,但没有一天降雨,土壤墒情很差,致使18-22日5天间仅羽化出土3头成虫。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本试验的室外羽化监测是在头年处理蛆果的埋果坑上盖网观察的。这两个埋果坑于头年11月6-7日埋果,坑深达2m左右(分别用挖掘机和人工),在抛撒石灰并覆土80cm的情况下尚观察到700余头成虫出土(密度为133头/m2),而在临近的两个果园,在头年11月暂时堆放过蛆果(1-2天后全部捡除)的土面上,用同样的塑料窗纱盖网,仅观察到15头成虫出土。由此看出,对于蛆果的处理,挖坑深埋的方法应予改进,或者寻求新的更为经济实用的措施。
其他文献
本试验改进了高杆喷雾技术在玉米田的应用形式,首次使用吊杆喷雾,研究了其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上的沉积分布情况,试验采用诱惑红为指示剂,分别测定了雾滴在玉米植株上的沉积密度与药液沉积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喷雾压力为0.3 MPa,喷头型号为TEEJET 11003时,雾滴在玉米雌穗上的沉积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最高,分别为45.3个/cm2和8.01μg/cm2,在玉米第一片叶上的沉积密度和药液沉积量均最低.
建立了溴氰菊酯在香料烟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通过连续两年的监测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在香料烟叶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其半衰期为5.80~6.19天.施药后30天残留量在0.0128 mg/kg以下,降解率达95%以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按其推荐有效含量15 g/h(1g/亩)商品量600ml/h(40ml/亩)做2次和3次两种施药处理,采收间隔期15天后,香料烟
研究了超级稻(国稻7号)在不同施药方式和穗肥水平下,主要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药和减量施药方式下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明显低于不施药处理.减量施药稻纵卷叶螟为害显著高于常规施药.常规施药使蜘蛛数量减少,而减量施药对蜘蛛无影响,常规施药和减量施药都造成黑肩绿盲蝽数量减少.穗肥促进白背飞虱种群
本文对我国花生田蛴螬三大优势种(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拌种、喷穴、盖种、灌根、撒毒土)、生物防治(性诱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t、乳状菌、昆虫病原线虫、土蜂)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引起棉花早衰的因素很多,加上各个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直难以确定引起棉花早衰的关键因素,导致难以建立针对性的棉花早衰防控技术体系。本课题组这些年的研究,大致厘清了棉花品种、土壤养分、逆境及病害对棉花早衰发生的影响。针对棉花早衰的发生特点和形成原因,提出了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的棉花早衰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并研制出两种棉花抗早衰制剂。将该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可有效延
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辣)椒疫霉病(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病害为害分布,流行规律与辣椒疫霉病病史动态规律,在山西省出现顺序递进的发展趋向性上的"相悖"现象,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结果.根据河流是山西辣椒疫霉病病原菌P.capsici跨区域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一条主要有效途径,开展了防治技术研究,经过优化集成,制定了甜(辣)椒疫霉病的综合治理配套技
文章主要针对綦江县木瓜园建设初期,随着木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及树势的逐年增长,今后病虫害优势种群及为害程度如何变化仍需进一步调查。重庆綦江县木瓜病虫害控制的主要困难是病虫害发生时期多是阴雨连续的季节,对防治施药的效果影响很大。有时候连续数天无法施药,病虫害造成了损失严重。鉴于这种情况,采取了预防为主的措施,在冬季及初春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剪枝清园,清除病虫害为害过的枝条,合理使用石硫合剂和涂白剂,控
本研究选取烯酰吗啉、嘧菌酯6种对葡萄霜霉病有效的常用杀菌剂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嘧菌酯、丙森锌等3种药剂对预防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可推荐使用;另外3种药剂可在控害过程中作为轮换药剂,与其他农药搭配使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针对病害发生特点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
沼液主要来源于动物排泄物、秸秆及绿色植物,具有变废为宝、无公害、无污染的特点,可显著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而且生产过程中不会污染周边环境,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首选措施之一。沼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轮斑病等早期落叶病害及蚜虫、害螨等虫害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这些病虫发生较轻的果园,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其为害,在上述病虫发生相对较重的果园,也可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数量,从而
遵循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传递的规律,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控制作用、作物补偿机制、害虫本身的化学通讯、减少不必要的化学农药使用、运筹肥料等养分,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对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达到粮食产量稳产丰收、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和农民收人不断增长。连续十年不用杀虫剂、杀菌剂,保留田埂等周边植被,保护自然天敌群落,水稻病虫害没有成灾,产量不减,效益更高。种植显花植物,保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