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跖痛症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li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创截骨与Weil截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跖痛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51例(64足/104跖骨)轻度跖痛症患者分别行跖骨颈部微创截骨抬高术(A组,24例/26足/55跖骨)和Weil截骨术(B组,27例/38足/49跖骨)。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手术前后责任跖骨的VAS评分、ACFAS评分及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及冲量变化,评价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一、目的:通过提高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方法: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无法站立,无法端坐,无法自行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失去自尊心,自卑心理强烈,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案例,帮助其建立自信心,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目的:评价中空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在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腰椎疾患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优点。方法:手术中采用中空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疾患病人8例,男性3 例,女性5例,年龄 68—82岁,平均75岁。
目的:观察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0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采取正确评估患者患肢皮肤情况、肿胀情况,根据病因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例。
目的:研究探索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对肌腱修复过程的两种关键细胞(成人肌腱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不同作用效果,从体外实验研究探索两种释放液在肌腱修复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方法:分别从成人肌腱组织和外周血中提取鉴定成人肌腱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通过CCK-8实验方法检验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对两种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然后通过qRT-PCR、Sircol、ELISA以及Western Bl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12年07月~2015年03月,我科共收治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者9例,年龄6-11岁,伤后时间3-5个月,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术前CT检查均无明显骨性连接,所有患儿均臂丛+基础麻醉下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采用肘外侧标准Kocher入路,直视下自肱骨近端沿正常骨皮质向远端剥离,剥除骨痂,翘起骨折块,清除骨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后卧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就医及预防治疗的意识情况与分析,为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临床因跌倒原因卧床的老年患者采用询问病史方法和自行设计问卷方法,共100例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跌倒后卧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情况、采取保护措施、及时就医进行预防治疗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方便抽样法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91 例老年股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 45例。
目的 探讨STAT-1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软骨细胞同步化后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的软骨细胞);IL-1β 组(加入 IL-1β,浓度为 10 ng/ ml);阴性对照组(加入IL-1β 和空白质粒);STAT-1转染组(加入 IL-1β 和siRNA-STAT-1重组质粒)。检测各组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采用MTT法检测4组细胞培养
一、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儿手足外伤创面的观察和护理 二、方法:1.心理护理 患儿经历突发外伤及外伤所致的疼痛,常表现为极度的恐惧和退缩等心理,家长对患儿有可能发生的肢体残疾表现为焦虑和悲观,情绪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