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信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九三学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m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因此绿色化是今后通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通信主要包括打造绿色通信网络和通信产品,延长通信产品生命周期;循环利用通信产品等方面.随着绿色通信的发展将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现今虽然我国的绿色通信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绿色通信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技术、宣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其他文献
蒸散量是针对区域干湿状况评价的重要因子.分析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于准确评价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水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位于阿克苏河流域内的7个国家一、二级气象观测台站1972-2014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以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气象观测台站的潜在蒸散量;对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多年平均
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等空间计量方法,选取中国657个县市对2000-2012年中国居住用地时空变化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分析并对集聚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和测算.①2000-2012年间中国城市尺度间的居住用地Moran,sⅠ指数经历了从陡然增大到缓慢缩小的过程,总体上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但是集聚程度较低,一直维持在0.1的水平线左右.②从城市空间格局分析考察居住用地集聚变化态势,中国城市居住用地时空
研究目的在于从时序演变和空间格局角度对中国城镇人口-土地空间匹配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人口-土地区域优化政策建议.通过构建区域空间匹配性评价模型与区域综合失配度评价模型,采用2005-2014年中国省域城镇人口-土地面板数据,从省域和地区尺度对中国城镇人口-土地空间匹配性类型与等级进行评价,并采用GIS技术对省域城镇人口-土地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城镇人口-土地综
本文选取湖北随县厉山镇、新街镇和淮河镇的9个样本村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IDRISI系统中Markov分析模型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1997年、2009年和2012年农村居民点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从居民点用地、规模、形状、分布四方面做相关时空对比分析,得出了随县农村居民点15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经济水平下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具有空间差异性,存在一定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顶层设计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开展的,是一项成本巨大的产权保护行动,施行至今其预期效果是否达到尚有待研究.本文梳理了中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的演进过程,介绍了中国已有的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概况,因为目前直接明确研究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影响的文献不是很多,所以从农地产权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影响这个视角搜集了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了农地流转效率以及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国家和地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否达到土地整理预期目标;项目实施的绩效如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黄冈市部分县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农户满意度问卷调查,从土地整理对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程度、对田间道路便捷性改善度、对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程度等8个方面以农民满意度为视角研究土地整理的绩效,笔者认为应通过不断提高土地整理建设标准、优化土地整
分析粮食产量影响因素、明确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路径,对确保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选取9个影响粮食产量因素指标,通过对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分析诊断,构建了基于C-D生产函数的2000-2014年湖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PLSR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均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回
当前中国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对质量、生态的量化标准,从而使中国的耕地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提出利用分等定级指数和标准地块测算新增耕地质量的思路,对制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耕地质量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土地整治是一项整体的、全局的和系统的工程,在实践中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论述国内外土地整治情况为出发点,分析了土地整治的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现行土地整治对土壤、灌水排水、植被景观、乡村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五种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防护工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生物栖息地保护工程,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乡
基于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针对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度不足、资源分散、浪费等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与多主体(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培育绿色食品职业农民的新体系,以科教单位创新链与绿色食品产业链对接为主线,将研发绿色食品技术、培育与之匹配的绿色农民、推广服务模式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创立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教科推一体与综合服务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