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40例疗效观察

来源 :浙江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78例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予以温针灸和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疗效比较,对照组随访时疗效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且疗效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研究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实验(TB-IGRA)与结核菌素皮肤实验(TST)在菌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7例痰涂阳性的新发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58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TST平行检测,以胸部X线检查为金标准,比较ELISPOT和TST诊断效能.结果:586例家庭密切接触者中
会议
“经纬定向法”是目前确定地理位置精确度最高、最常用的定向法.中医哲学思维中的“类比思维”,即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使得“经纬”辨证诊疗法,在临床诊疗上变得有据可循.叶老将借鉴经纬网定向法并融会贯通指导于临床中医骨伤疾病诊疗中.正是把整体与局部辨证论治与经纬网定位法相比较,进而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然后以经纬网定位的方法为依据
软组织疼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疼痛病症,以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脂肪、关节囊等人体的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和相关征象为临床特点,其发病机制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引起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粘连、变性和挛缩,从而产生疼痛、麻木、僵硬、活动不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使人们出现焦虑、抑郁以及躯体功能障碍等相关表现,从而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银质针疗法是一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叶海主任中医师的中药经验方熏蒸外洗,辅以手法、康复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小针刀综合疗法,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治愈率7
手指指间关节超过3周的侧副韧带损伤称之为陈旧性损伤.多由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急性损伤演化而来.最突出的表现是关节不稳定和梭形肿胀.前者为韧带断裂或张力衰减所致,后者为韧带损伤与修复过程交替进行、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
叶海主任医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肾痹”范畴,基本病机是督脉亏虚,肝肾不足,风寒湿外袭所致.治标时以祛风除湿止痛为基础,治本时以温阳散寒、益肾通督为主.该文介绍叶师用风药的特点,并列举医案两则,以飨同道.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不射精的疗效.方法:将198例原发性不射精患者随即分为针刺组104例,中药组58例,西药组36例.针刺组取头针额旁三线、曲骨、大赫、归来、三阴交、次髎为主,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中药组采用逍遥散加减、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西药组采用麻黄素25mg qn、左旋多巴250mg,tid,连服10天为1疗程.结果:针刺组脱落3例,三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三组总有效
目的:观察自制天灸膏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炎、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天灸膏穴位敷贴配合常规方法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支气管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药物组各30例,治疗组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吗叮啉),观察两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胃排空试验.结果:温针组临床显效率(P<0.01)及总有效率(P<0.05)均优于药物组,两组治疗后胃内小钡条残留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虚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在
手足六阴六阳相互表里的十二经脉中,因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且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又在四肢末端互相交接,形成表里络属的关系,笔者在临床中取以表里经荥穴合用为主治疗内科杂症,屡显疗验.荥穴乃十二经脉五输穴之荥火穴(阴经)和荥水穴(阳经),穴位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所溜为荥”喻作此穴如水流尚微,象水之陂,是十二经脉经气流行的部位;临床中又有“荥主身热”、“病变于色者取之荥”和“夏刺荥”的针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