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

来源 :第十六届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发展关键是蓄电池技术。介绍了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分析和评述了汽车电池技术种类、原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开发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描述60#钢160mm×160mm方坯连铸凝固末端电磁搅拌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和CT-3型特斯拉计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计算模拟了60#钢连铸方坯凝固过程液芯厚度变化、电磁搅拌搅拌作用下铸坯内部电磁场的分布和钢液流动,并通过现场工业试验进一步优化确定了最佳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60#钢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最佳安装位置为距离结晶器弯月面8.2m,搅拌电流为380
针对40Cr大方坯连铸工艺条件,本文建立了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射钉实验结果修正传热模型,分析了工况配水及优化冷却制度下铸坯凝固传热行为。计算结果表明:(1)工况配水条件下,二冷一区、二区回热速率偏高,铸坯出结晶器的坯壳厚度较厚,有减小的余地;(2)随距铸坯表面距离的增加,铸坯内的温度梯度逐渐减小,到铸坯中心区域,温度梯度差异很小;(3)随距弯月面距离的增加,在铸坯表面中心到铸坯中心连线上某一相
本文针对特定设计的电磁制动器(EMBr)应用包含钢液流动、传热和电磁场的三维耦合非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Compact Strip Production(CSP)薄板坯结晶器内钢液在电磁制动作用下的传输行为,其中考虑了制动器形状对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力改变了铸坯液相穴内钢液流场,对钢液起到制动作用;搅拌器产生的磁场不均匀,随空间位置而变;电磁制动可有效抑制射流对熔池的冲击,但电磁搅拌器的工作参
研究了不同条件之下矩形感应器内部磁场的分布。结果表明,矩形感应器内部磁感应强度分布不均匀,感应器夹角处磁感应强度最大,中心轴线处最小,且两处磁场分布规律也不相同。结晶器对磁场有一定的屏蔽作用,结晶器内部点位处磁感应强度与放结晶器之前比较明显减小;结晶器对磁场的分布规律也有影响,结晶器内部点位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变得均匀。功率增大,能增加感应器内部磁感应强度,但却使得感应器磁场分布均匀性降低。为使磁场均
混合-澄清槽是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元素的核心装置,目前的研究多是从改变槽结构方面入手,没有突破重力澄清的瓶颈。而本文则在澄清室增加搅拌装置,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的油相夹带以衡量水油两相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缩小澄清室体积后,适当的搅拌转速、离底距离和环盖尺寸等条件均有利于两相分离。
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引进并改造的新型Intermig搅拌桨,与普通斜叶桨相比,在改善槽内搅拌效果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功率消耗。针对现有的种分槽设备,对改进Intermig桨的搅拌性能做了水模型实验研究。通过对槽内固体颗粒悬浮与分布以及功率消耗情况进行相似放大物理模拟得到,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搅拌转速、桨径与槽径比D/r以及离底距离与槽径比C/T),经相似放大后槽底部以及轴向固体颗粒浓度分布更加均匀,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膜结晶矿相对铸坯润滑、传热有重要影响,保护渣化学成分又对渣膜矿相成分有决定性影响.采集河北联合钢铁集团唐钢第二钢轧厂一号连铸机保护渣渣膜,对应浇注钢种为Q345B、Q235B.对渣膜进行宏观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分析保护渣渣膜矿相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观测渣膜微观结构,分析渣膜微观结晶矿物、玻璃相分层结构.总结保护渣原渣化学成分对渣膜矿相形成影响规律,为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研发
本研究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了Ti、Nb稳定化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的夹杂物和析出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形貌并结合能谱仪分析了其成分.结果表明:高钛型铁素体不锈钢中的夹杂物多为立方结构的碳氮化钛或树枝状的钛氧化物夹杂;Ti,Nb双稳定化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物核心由钛氧化物与氮化钛复合而成,棱角上包裹碳氮化铌;高铌型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物为十字状或树枝状NbC.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了Ti稳定化铁素体
对取向硅钢中NbC0.75、NbC0.85、NbC0.88、NbC、NbN在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平衡固溶度积公式和相关热力学进行了推导计算和定性比较,同时也借助Miedema生成热理论对NbC0.75、NbC0.85、NbC0.88、NbC和NbN的生成焓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Nb(C,N)析出相在铁索体或奥氏体中基本满足如下的固溶度积关系:NbC075>NbC0.85>NbC0.88>NbC>NbN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特殊合成工艺制备以Cd++、Hg++、Cl-为主体的多元复合催化剂;结合SP-6890型气相色谱仪,模拟氯乙烯工业生产装置对该催化剂进行多元反应体系催化活性评价。研究发现:在该反应体系中,Cd++与、Hg++与Cl-形成了较大分子的双核桥式络合物催化活性中心。该大分子结构不仅增大了催化体系活性组份的反应比表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整个体系的催化活性;亦使催化活性中心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