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改性硅纳米线和P3HT的超稳定高效杂化光伏器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基三硅醇异丁基倍半硅氧烷(trisilanolisobutyl POSS,缩写TSI-POSS)杂化复合材料,其中TSI-POSS的含量分别为7%、13%、22%。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化学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应用热失重分析仪(TGA)、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广角X射线散射仪(WAXS)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微观结构有序性进行测定并对不同T
Recently,polymer photovoltaic cells (PVC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flexibility,facile processibility,low weight and low production cost.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PVCs based
本文以对甲氧基苯甲醛与吡咯缩合生成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对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铅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合成中用薄层色谱进行追踪,用柱色谱进行纯化,利用UV-vis,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从而确定产物即为所需合成的目标产物.讨论了酸碱度、浓度及溶剂对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铅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铅与牛血清白蛋
酞菁类化合物的大环结构是一种二维离域大Π共轭体系,这种特殊的共扼体系使得化合物表现出独特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系数、较快的非线性响应速度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5],因此以其为母体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研究表明,根据酞菁的合成方法以及酞菁化合物的这种大环结构,人们通过分子修饰在很大范围内调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得到不同光学性能的新材料。目前,
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同时使用水溶性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既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提高驱替液粘度,从而扩大波及体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依靠该类三次采油方式,胜利油田每年增油100余万吨.但现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都不耐高温、高盐,尤其是在油藏温度条件下持续长时间作用后,其性能急剧衰减.本文以长链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粘弹性蠕虫状胶束溶液,并在模拟胜利油田的高温、高盐油藏环境条件下考察了其性能[1],发现
采用超声法成功制备了三聚氰胺-甲醛-硫脲螯合树脂(MFT).该螯合树脂不仅用于制备纳米银催化剂的载体(Ag@MFT),也可用于制备纳米镍/螯合树脂复合材料(Ni@MFT).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晶体衍射实验结果显示:该螯合树脂呈现均匀的球状,粒径在200-500 nm 纳米范围内;纳米银的粒径在7 ± 5 nm (Fig.1),纳米镍的粒径在20 ± 5 nm nm(Fig.2);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
近年来,稠和噻吩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2].我们课题组合成了一系列的并三噻吩衍生物,其中苯乙烯基封端的并三噻吩表现出较高的迁移率2.2 cm2/Vs.同时我们发现封端集团的改变并不影响材料的HOMO能级,只对材料的能隙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