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溅射法制备铝钛掺杂氧化锆薄膜及其热稳定的研究

来源 :第11届全国固体薄膜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不同微结构的铝掺杂氧化锆薄膜和铝钛共掺杂氧化锆薄膜.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色散X射线(EDX)特征能谱研究了氧化锆基薄膜(Zr-Al-O和Zr-Al-Ti-O)微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Zr-Al-O二元系薄膜中不同的Al掺入量对薄膜的微结构有较大影响,随着薄膜中Al/Zr原子含量比的增加,薄膜微结构经历从口α-ZrO2(未掺杂)到t-(Zr,Al)O2相(Al/Zr=1/4)再到α-(Zr,Al)O2(Al/Zr=4/5)的变化;而在铝钛共掺杂氧化锆薄膜中薄膜非晶形成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薄膜中掺入合适的Al,Ti可以获得了具有均质的非晶态薄膜,其抗结晶化温度不低于850℃.
其他文献
对X射线钼基钨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改进了生产工艺,消除了白斑,采用改进的工艺可生产出合格的X射线钼基钨靶。
IHP-n数字式微量水分测定仪的基本原理是参照((SHAW)肖式仪,采用高灵敏度的湿敏电容传感器,加目前先进的单片机信号处理系统。用它来测量氢气、空气、氢气、氦气中低含量水分,具有精度高,反应迅速,可连续自动在线检测,它在难熔金属加工中的应用,必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1种新型数字式微量水分分析仪,可应用于钨钼冶炼过程氢气纯度检测。
Co-Cr-Mo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多元合金,其中Si的测定并无成熟的方法.本试验详细研究了在Co,Cr,Mo,Fe,P,Mn、Ni等多元素共存的情况下,在稀H2SO4介质中,Si与钼酸铵的显色反应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通过加料回收试验及误差统计,确定了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Co-Cr-Mo合金中1﹪以下Si的测定。
用721B型数字式分光光度计为测光仪器,用有固定吸光度的减光片或用一定浓度的钼的显色液为参比调零,提高吸光度的测量精度.研究了高浓度钼的显色条件、稳定性,共存成分的干扰等.讨论了保证示差光度法测定Al-Mo合金中钼的精确度的条件,制定了一个比较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
采用自制的多元复式碳(氮)化物陶瓷粉末制备少Mo的(Ti,W,Ta,Mo)(C,N)-(Co,Ni)金属陶瓷.研究了金属陶瓷的组织结构特征及性能.结果表明,多元复式碳(氮)化物固溶体的晶格常数与元素的固溶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少Mo金属陶瓷中含Ta,W等重金属元素的多元复式碳化物的混合加入,使材料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组织主要表现为单层环形相结构特征,富Ti硬质相较少,富(Ta,W)硬质相较多,且晶
着重研究了热压工艺,包括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0ZrCp/W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2200℃,90min,25MPa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具有几乎100﹪的致密度,室温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739MPa和11.5MPa·m1/2,高温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400℃时达到445MPa。
为了改善钽片的表面质量,采用化学抛光法,研究了影响钽片化学抛光质量的因素,并给出了钽片溶解速度与化学抛光液中酸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钽片产生自钝化的条件为,还原平衡电位远高于维钝电位,微电池的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大于致钝电流密度;抛光温度为40℃~45℃时钽片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经轧制后钽片表面达到了镜面光泽。
利用微观分析技术和其它测试手段,分析了Mg在W加WC渗Cu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结构,在W-WC-Mg渗铜合金系中,Mg与Cu形成固溶强化相,显著改善了合金的硬度及抗拉强度.
该文通过对高炉折叠式渣机工作原理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该型堵渣机为具有不同阶段自动调整其不同结构型式及自由度数,以满足其工作环境与工艺要求的可变型自调机械,并进一步探讨了自调机构的结构特征,约束特性,设计准则等一些共性问题。
通过聚焦离子束横截面切割技术对拉伸实验后Cu/Ta多层膜表面裂纹尖端区的变形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截面与裂纹尖端距离不同,裂尖形变区域内出现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剪切位移,这最终导致单层厚度为10 nm Cu/Ta多层膜发生剪切型断裂.对金属多层膜中位错在层内运动所需应力和界面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的理论分析发现,当多层膜的单层厚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其易于发生剪切型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