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以健康受试者和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载体,从低频振幅(ALFF)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 方法:采用BOLD-f MRI成像技术,以10例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和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10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ALFF方法观察与正常组对照针刺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脑区活动情况,运用RSET1.8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缺血性中风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对照,多个脑功能区ALFF存在差异,治疗后基底节区及中央前后回、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前叶等运动支配区域ALFF发生动态变化. 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区存在异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是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而中央前后回、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前叶等是对中风后脑功能重组和代偿发挥作用的关键区域,也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点调控区域,可能是针灸治疗取得疗效的内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晕痛针治疗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经临床确诊的耳石症,且临床通过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消失但仍存有头昏、头重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晕痛针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程为一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晕痛针能显著改善耳石症患者的残留症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结论:晕痛针治
目的:比较眼针"八区八穴"与"八区十三穴"对中风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群中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八区八穴"组和"八区十三穴"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同时,八区八穴组主穴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配肝胆区穴、肾膀胱区穴,10分钟行针一次,针刺20分钟.每日一次.八区十三穴组主穴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
目的:观察研究补阳还五汤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30例,对照组1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补阳还五汤,21d为一个疗程,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总体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总体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于脑出血超早期患者有确
目的:对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在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实施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选取80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结合益气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
目的:观察气虚络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以抽签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A组)为益气蠲痹膏穴位敷贴配合甲钴胺片口服,对照组(B组)单用甲钴胺片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天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寻找临床治疗的较好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65.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急性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及头皮针结合药物治疗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及头皮针治疗,持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及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动力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本院2010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5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动力灸组(30例)和针刺组(29例),动力灸组使用针刺结合动力灸疗法治疗,针刺组则单纯使用针刺疗法,四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功能评分.结果:动力灸组有效率为93.3%,针刺组有效率为72.4%,动力灸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观察从肾虚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SE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未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分值均有所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程度均较未治疗降落(p<0.05),治疗组水平低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有该病的人中有86%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而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减少致残率是医学界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疗效,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偏瘫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刺可直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缺血区氧和血液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