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瑜伽文化在外交领域的运用

来源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uan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将瑜伽文化择为软外交的载体,并就如何开展瑜伽软外交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战略,瑜伽由此得以顺利登上印度的外交舞台.发源于印度的瑜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不但能体现印度文化的特点,涵盖印度文化的精髓,而且具备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已经取得的效果来看,印度的瑜伽软外交政策是成功的.未来印度政府将继续挖掘瑜伽文化的应用潜力并深入实施瑜伽软外交政策.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后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也曾甚嚣尘上,因此,"一带一路"给对外传播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要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具有人类普世价值的哲学理念,从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及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对我国对外传播策略进行调整,以提高我国对外传播能力.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前列,但与此不匹配的是我国国际话语权地位.对于我国官方媒体新华社而言,在新的世界环境和媒介背景下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搭建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其工作的重点.新华社也在不断努力探索一条联通国际的中国特色对外新闻传播发展新路径.
文化创意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形象的传播过程中,文化创意品牌及产品以其创新手段及独特魅力征服受众,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欧关日等国家在文化创意品牌传播国家形象上的借鉴,中国未来在国家形象传播上借助文创产品的跨界与创新将有效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沉淀下的民族瑰宝,是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实际的国家形象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是形成有效建设的根本性关键.然而,从现阶段的实践环节中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播视角下的受众越来越少,进一步压缩了国家形象宣传与建设的可能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广泛研究.一是按照"窄门化"与"分层化"两个维度对传统文化承载国家形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二是从五个方面系统总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核."心"汉字艺术,是从"心"字入手,挖掘带有"心"字偏旁系列字词的哲学、美学内涵与历史、人文意蕴,发现其中的中华智慧及具有东方色彩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以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实践的艺术.心汉字艺术的创作,聚焦在心汉字语族,这一特定的主题,内涵与外延都极其丰富和广阔,艺术家们不仅仅利用汉字的形态作为灵感资源,同时更关注汉字与人的关系以及汉字意义的社会功能,并把艺术创作放置在画
本文从计算语言学角度入手,梳理当前主流英、汉自动依存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首先,本文介绍了依存语法理论体系,给出依存语法的形式化体系及其投射与非投射两种基本依存结构;其次,本文概述了自动依存句法分析的方法及实践,对各类句法分析方法及句法分析器的实现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最后,本文对自动依存句法分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英汉自动依存句法分析研究工作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对话主义"是巴赫金人文思想的核心范畴,它作为研究"人"及其存在的有力方法,在以人为本、尊重他人以及积极对话等人道主义精神观念上与俄罗斯修辞学的人文传统不谋而合,从而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对话主义"的影响下,俄罗斯现代修辞学重新审视了受众的修辞角色和地位,肯定了其修辞主体地位.基于此,该学科的任务和格局都发生了"对话性"的改变,"话语接受修辞学"和"对话修辞学"的阐发扩大了学科的
英文版的《吉檀迦利》由泰戈尔译自孟加拉语.泰戈尔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作性的翻译策略,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文化意象的置换、人称的变换以及部分或完全的重写三方面.英译本获得了译入语文学的审美特质,成为翻译文学的经典.在文学翻译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博弈.英译《吉檀迦利》是印度文化在西方文化压迫下的变形表现,但它的成功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前者对后者的一种征服.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和而不同,富于包容性和开放性."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源自古代中西文明交往的启发,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而是不受国别限制的开放包容的合作体系,有意愿的国家均可成为这一倡议的参与者、支持者、共建者和受益者.随着《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的发表,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1之一,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中国传统文化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汲取各种思想资源,为如何塑造国民道德、重建中国人的心灵秩序找寻出路.吴雷川在抗战期间写作《墨翟与耶稣》一书,认为墨子和耶稣分别标举着中西历史上的完人,国人当以此为榜样,重建道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好准备.事实上,墨子的人格示范并非吴雷川独举.墨子人格早在先秦诸子已有提及,及至民国,研究者更是在充分赞赏和重新诠释的基础上将墨子的人格作为榜样性力量来提倡.而耶稣的人格典范性,西方神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