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机 构】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怀宁县马庙镇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8);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13031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1C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肉食鸡中氯霉素残留进行检测。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并用正己烷脱酯,经ENVI-18同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甲醇:水=35:65(V/V),流速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强调实践的课程,集质量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交叉性学科。“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该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对GIS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阐释地方院校GIS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工程性教学和实践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针对当前行业对GIS创新型人才的渴望,从前沿性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GIS教学模型和方法设计、GIS工程实践平台构建和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高校技术交流与培训等四个方面,
基于土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以均质土坡为例,从土钉支护结构的准粘聚力理论出发,综合考虑土体自重、坡顶的条形荷载,以及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推导出了土钉支护的临界
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以5C为指导,以语言沟通三种模式(人际沟通、理解诠释和表达演示)为核心,在汉语学习中注重"交际",强调"文化",重视"活动",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着很好的启示
针对带有微扰参数的Dirac算子特征值问题,讨论了对微扰参数的解析性,并进行了解开拓,最后得到了预解核对微扰阂子的幂级数展开式.
为了解决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对云计算的虚拟池和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 云计算的存储模型,设计了云计算平台的可信系统架构.分析了信任链完整性和保护
在阐述染料敏化TiO_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的TiO_2纳米颗粒、TiO_2微球以及TiO_2纳米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