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来源 :2017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音乐课其目的是让自闭症儿童参与音乐性的活动和游戏,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以及开发孩子的智力;同时采用音乐活动方式也能够使孩子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正确识别和表达感情,发展与改善社会与情绪行为,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佛教音乐内容慈悲、向善、欢喜,能摄受人心,净化心灵,起到消除恶念绮想,止息内心的作用.佛乐的旋律起伏不大,节奏简单,没有大起大落的音浪,通过反复的唱颂、唱念,使内心的情感、情绪平稳而达致平静.收听吟唱佛教音乐能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音乐疗法是一种用特定的音乐信号作用于人体,以达到康复、保健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是一门涉及心理学、中西医学、电子等多种学科的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治疗不依赖任何药物,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况,是一种花费低、易操作非常理想的“自然疗法”.《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两千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法”,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
本文以中国古筝摇指技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古筝摇指在不同时代、不同流派间的传承与发展.在古筝历史上,摇指技法最早也许可以推测到唐代,清代的《弦索备考》明确记载了当时的摇指“撮儿”.近现代以来,各个筝派的重要传人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演奏艺术实践和坚忍不拔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不同形式、类别的摇指技法.如河南筝派的拇指掌指关节劈托形成的密摇和曹东扶首创的游摇;山东筝派的拇指关节密摇和食指密摇:潮
音乐是自然之声与人类之声最完美的结合与表现形式.它以高度完美和谐的组合声音信号为特征,表达人类丰富而又深刻,复杂而又广博的心身至爱,音乐本身就是人类以音响艺术形式表现生命信息变化规律,表达自身情感和思维的作品,人类生命活动的信息密码就融于音乐之中.
古琴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之器.本文通过分析古琴与古琴音乐的特点,探讨习弹古琴与现代人生活相结合的可能性,论述现代人习弹古琴以修身养性之道.
音乐治疗作为促进人体健康的一种手段,它主要表现为一个行为过程.而这种行为过程所能产生的健康意义.既取决于这个过程本身,也同治疗的主要物质媒介——音乐自身的特点紧密相关.作为过程,音乐介入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疗效果将要达到的可能性.音乐介入治疗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混合式”和“融合式”.“混合式”即音乐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要素,和其他要素一起形成一个组合,主要是被拿来用.这通
音乐对人有治疗作用,是因为音乐对人的生理、心理和心灵能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和影响.那么,音乐治疗作用的真正基础是什么?本文从“情感工学”着手,运用“1/f波动”理论,着重探讨了音乐治疗的物理学基础.这将为音乐治疗开展的多学科研究,以及开发相关医疗保健设备,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或方法.
当今世界,医学技术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正在飞速向前发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已从现代生物医学向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方面转化.用音乐治疗疾病已被更多的人所证实.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关注音乐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的研究.音乐养生和治疗是一种依靠音乐陶冶情操、解放天性、缓解情绪,或凭借音乐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独特的治疗方法.古书《群经音辨》中提到“乐,治也”,明确记载着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病痛的方式;《素问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使人达到情绪自愈的作用.因此,音乐疗法的应用能对抑郁儿童情绪自愈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钢琴在家庭的普及率不断的上升,从而学习钢琴的小朋友就越来越多.那么儿童学习钢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有很多了,概括起来就有如下几点:1、学习钢琴能很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演奏钢琴时调动了人体很多的器官,通过手、眼、耳、脚、口、脑、身的并用,能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学钢琴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都不错.2、学钢琴能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