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进一步探索情绪事件有意遗忘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主题性的语篇为实验材料,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被试间因素为有意遗忘线索:记住、遗忘;情绪标签类型:带高兴标签、带生气标签、不带情绪标签。被试内因素为故事行为:中心事件和边缘事件,因变量为故事事件的正确回忆率,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字表法实验范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三个系列方差分析分别是:2(线索:忘记/记忆)×2(标签组别:带标签/不带标签)的组间分析;2(线索:忘记/记忆)×3(情绪标签类型:带高兴标签/带生气标签/不带标签)的组间分析和2(线索:忘记/记忆)×2(故事行为:中心事件/边缘事件)×2(情绪标签类型:带高兴标签/带生气标签)的混合分析,结果显示,有意遗忘线索、情绪标签类型和故事行为的主效应显著,没有交互作用。这个实验结果可以用语言-情境理论来解释。实验二采用单字法实验范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两个系列方差分析分别是:2(线索:忘记/记忆)×2(情绪标签类型:带高兴标签/带生气标签)的组间分析和2(线索:忘记/记忆)×2(故事行为:中心事件/边缘事件)×2(情绪标签类型:带高兴标签/带生气标签)的混合分析,结果与实验一类似:有意遗忘线索、情绪标签类型和故事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在生气情绪标签和有意遗忘指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他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这一实验结果也可以用语言-情境理论来解释,但是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是相反的。通过实验结果,本人认为这和现实的媒体报道有一定的联系,由于现实的媒体报道中多数是负性的事件,而人们对负性事件也比较敏感,因此,实验结果中高兴标签的故事事件的回忆正确率要小于生气标签,即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是相反的。而情绪标签在回忆过程中起到了语言-情境的作用,帮助被试更好的回忆故事事件,这与语言-情境的理论是相一致的。关于有意遗忘效应,本研究结果和提取抑制理论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