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气韵生动”

来源 :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亚洲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韵生动”概念的提出,继承发展并扩大了顾恺之“传神论”的内涵,适应了当时的审美要求和各类创作题材逐步兴起的需要。绘画有无“气韵”是绘画成败的关键,以“气韵”要求绘画代表了中国艺术的进一步自觉和理论的发展成熟。同时,“气韵”亦是“传神论”观念的具体化、精密化。“气韵生动”的境界需要创作中画家主体精神的融人而得以成就,显现于画面的,是艺术家精神与作品精神的完美契合。但不可因此而夸大“气韵生动”含义的特定意义。此时作用于画面的,虽然有画家主体精神的融人,但它却仍然隐藏于作品之中,仍然以所描绘对象的精神显现为主体,仍然属于传神的范畴。本文研究, 一、“气韵生动”的原意,二、后世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引申和发展,三、“气韵生动”含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四、“气韵生动”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其他文献
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到世界屋脊的形成,位于欧亚非旧大陆东隅的东亚地区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可能当远古人类在这一地区顽强拼搏站住脚跟之后,这种地理因素使他们对四周的交往逐渐产生了制约作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考古事业的复苏发展,红山、良诸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起各自的发展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地区的古文化体系;其二是
中国东北的红山文化以广阔的宗教区域、精致的墓葬、精雕细琢的玉器和优质彩陶为特征。精英人物的墓穴至少存在三种级别,其中一些十分精致。红山文化除具有这些和其他一些特征外,必然还存在不同级别的领导阶层,但是确定这些领导阶层的性质还需要对资料作进一步的梳理。前一阶段学者们将领导阶层分为两种类型——管理者和剥削者。笔者将从文献资料和红山文化晚期物质文化中来追寻历史学、神话学、肖像学、天文学中的相关内容,特别
遥感影像能以逼真的形式反映地表景观的形象和概念,提供了具有全息性质的可见景观实体影像.数字遥感影像进一步提高了遥感影像的清晰性、易读性和利用上的便利性.数字高程模型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的高程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将数字遥感图像与数字地形模型相结合在计算机屏幕上生成的三维模拟图像,可以形象地再现研究区的地理景观,突出历史地理现象分布的空间背景,为提取和分析历史地理信息提供了重要途径.本文以民勤盆地为研究
我国历史文献记载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猖獗所致.通过探讨飞蝗致灾的两个主要气象因素,并借助所统计的小冰期以来的陕西旱、蝗灾年记录作比较,发现在陕西地区上年是否暖冬对次年是否发生蝗灾不能显著区分,而当年春夏偏干则与蝗灾发生极为一致,重叠概率为0.77.由此考虑借用蝗灾年记录弥补利用纯旱灾年记录对反映气候偏干可能存在的不足.创造性地选取10a尺度上的旱蝗灾异年频数[D∪L]10作为干旱指数,对陕西过去4
本文以哈·麦金德1904年发表的一文为切入点,研究了这篇论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于今天的影响.指出,在麦金德之前,已经产生了许多关于中亚地区在地缘经济学上的重要地位的论著,而麦金德把中亚视为将会决定世界未来政治秩序的心脏地带这一认识,以及他对交通运输、容易到达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开发的特殊关注,其实在这些论著中有人已经很清楚地谈过了.麦金德的独特之处是透过关于中亚纷繁琐碎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清晰的地理学
是最近出版中简数最多、篇幅最长的一篇,篇中有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的记载,见于第24至27简.以简文中自然川泽的位置,推定九州的所在,所得结论是:夹州约相当于传世文献中的冀州,涂州或即徐州.竞州和莒州不见于传世文献,简文莒州当偏北偏东,在沂水流域;竞州当偏西偏南,当淮水流域.简文藕州在萎水、易水流域,蒌水或即虖池别流;藕州约当之并州.荆州、阳州即荆、扬二州.叙州对应的伊、洛、涯、涧四水,在传世文献中属豫
从我所第一任所长周仁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首开古陶瓷的科技研究工作至今,70余年的历史已匆匆飞逝。在过去的研究岁月中,我们许多老科学家甘愿寂寞,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领域,为中国古代名瓷的恢复、古代名瓷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古陶瓷的科技发展史等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以及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连续主办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7次。毫无疑问,这
人的属性众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说来,不外是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本文研究对美的形态的这种特殊的感受,可以体现在民族艺术的创作风格中,也可以作为日常的风俗习惯、生活时尚、审美情趣甚至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并且在该民族的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中能够得到解释和证明。
恩格斯曾说过:人类之野蛮的低级阶段,是从学会制陶开始的。在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开始了定居、半定居的生活,人们对于烹调、盛放和储存食物及汲水器皿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从而促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陶器或许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但这只是偶然的因素。其根本原因,还是有其发展的必然规律。总之,陶器是人们第一次利用火的威力。
绘画创作总是始于对存在的无尽追问,而成于生命境界的敞开。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流变脉络来看,历代大师的作品形态虽然不尽相同,但对存在的探求却绵绵相续。本文探求不断地将巨匠们引向超越的人生境界和绘画境界的合一生成。它并不仅仅停留在画面形态层面,更重要的是,它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展开。绘画境界不但呈现了画家心中理想图景,而且标志着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呈露,可以说,正是从生成为属性,在人生境界和绘画境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