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145例的诊治体会

来源 :2009国际肝胆胰外科南通论坛暨第二十二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建筑、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活动的增多,创伤性脾破裂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而及时的诊治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救治十分重要。本文现就本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的145例脾破裂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结果作一回顾总结论述,并讨论了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标准和注意事项,以及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
其他文献
流行病资料和多数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炎症和胆汁淤积是胆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近来多项研究证明FXR(法尼酯X受体)与这两大疾病的病理过程关系密切,FXR被证明是胆汁酸的生理性核受体,它可以反馈性调节细胞内胆汁酸浓度平衡,激活FXR可以改善胆汁淤积。同时激活FXR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形成,而且应用FXR激动剂可以诱导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细胞的凋亡,尤其是FXR-/-小鼠在出生12个月后可
胆管癌早期诊断很困难,易误诊,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率低,术后复发率高,故预后极差,本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主体联合治疗31例中晚期胆管癌病人。本文现将治疗方法和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影像学观察、生存情况以及副反应和并发症等方面取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了疗效。
胆胰肠结合部(简称:结合部)位于上腹深部腹膜后的胆胰十二指肠区域(简称:BPD区域)的核心部位。胆道手术采用金属探条或取石器械伸入胆总管远端,进行探查、扩张、或取石等操作、行EST,以及施行Oddi括约肌成形术时,可意外地发生不易被术者发现的结合部损伤。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尽管损伤仅仅发生在几个厘米的狭小范围内,却可累及结合部的多种解剖结构,由损伤引发的特殊的、早期常可隐匿的严重病变,可发展成人
本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性人胰岛素基因导入绿色荧光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mMSCs)内,使其稳定表达和分泌胰岛素,从而获得大量可供移植的胰岛素分泌干细胞;将转人胰岛素(INS)基因的GFP-mMSCs移植入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内,观测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治疗棘手。笔者前期研究发现,机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1(AQP1)参与了急性胰腺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和血管内外水的转运。中医药治疗SAP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中汉代张仲景的经典方剂大柴胡汤在临床应用较广泛。本文采用实验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大柴胡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治疗作用及其对AQP1的影响。
当前,对SAP(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脑功能障碍病人的检测脑脊液MBP(髓鞘性蛋白)以及头颅MRl扫描尚未得到临床应用,需要临床工作者的努力和经验积累。通过对SAP合并脑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的探索,将使SAP的总体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就SAP合并脑功能障碍的脱髓鞘病变,以及检测脑脊液MBP与MRI显示脱髓鞘的影像学表现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近年研究发现,机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1(AQP1)广泛分布于机体的毛细血管内皮,具有选择性介导细胞膜内外水的转运功能,从而对毛细血管内外水的转运起重要作用、胸腹膜的上皮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对毛细血管内外水的转运起主导作用。研究发现AQP1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QP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关系。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诱发的急性胰腺炎,临床上极为常见。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争议。LC+EST是目前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首选方法,同样随着内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开展和不断成熟,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早期内镜手术治疗,为防止胆囊内结石再次脱落易致胰腺炎的复发,在内镜治疗的基础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防止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重要手段。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
本文介绍了笔者制备吉西他滨磁纳米微球(Gem-CCMN)的方法,并分析了其结构与性能表征,然后探讨了Gem-CCMN对人胰腺癌CAPAN-2的体外杀伤作用,最后讨论了Gem-CCMN协同外磁场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的治疗效果。
本文回顾分析了一例内镜下行高频电灼摘除术的肠道腺瘤患者的诊治资料,该患者女性,行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全直、结肠广泛存在大小不等的腺瘤83颗,最大直径2.5cm,患者拒绝全结肠切除,要求内镜下治疗。经反复多次内镜下微波治疗和电灼摘除(一月两次,前后共大约一年),最后一次复查肠镜结肠内腺瘤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