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通过cIAP-2调控宿主细胞凋亡

来源 :2017年第二届全国特殊病原体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诱导持续性感染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对宿主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蛋白芯片筛选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之间的差异凋亡蛋白;采用RT-qPCR和Westem Blot进行差异凋亡蛋白验证;通过RNA干扰技术和Hoechst染色检测差异凋亡蛋白在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凋亡调控中发挥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钩体鞘磷脂酶类溶血素Sph2在钩体感染细胞时的表达情况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Sph2在钩体感染HUVEC、L02、L132细胞时的表达情况;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Sph2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通过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检测了Sph2诱导细胞凋亡及膜损伤情况。
目的 研究梅毒相关miRNAs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梅毒免疫机制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收集未治疗梅毒患者、初发梅毒患者、血清固定者和血清治愈者各6例外周血,分离PBMC后,用miRNAs芯片检测四组miRNAs的差异表达情况.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比四组miRNAs主成分的相似性.然后对比四组miRNAs表达差异,挑选出差异倍数2倍以上并且p<0.05的差异miRNAs.对其进行靶序列分析,对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总B细胞数、NK细胞、CD4/CD8比值在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PCP(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临床诊断以及PCR检测,从164例AIDS疑似合并PCP患者中确定有60例AIDS合并PCP患者和
目的 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脾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脾梗死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和转归,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患儿,男,10岁,因“发热9天,咳嗽7天,腹痛1天”入院,实验室检查明确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时期抗原呈递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方法 收集未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包括二期(9例)、潜伏(15例),以及血清固定患者(13例)、血清治愈患者(20例)和健康人(12例)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抗原呈递分子CD8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期梅毒患者血浆IL-6、IL-17A的水平。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allidum,Tp)重组鞘蛋白Tp0664的原核表达载体,在纯化并鉴定表达产物后去除其中的内毒素,初步探讨其诱导THP-1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IL-6的能力。此外,通过研究TLR2负显性质粒、TLR4干扰RNA、TLR5干扰RNA、TLR6负显性质粒、MyD88负显性质粒以及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JNK特异性抑
会议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模型,观察L型变异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综合评估中药茜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作用,为开发新型抗结核中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3种不同浓度的药物与3种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基进行组合,将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诱导为L型菌株;分离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株;通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电镜检查、结核抗原检测及基因检测方法鉴别诱导和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株;配
目的 研究胆结石患者胆汁及结石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及纳米细菌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纳米细菌在胆结石形成中的可能机制,为胆结石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术中无菌收集胆汁43例(其中36例为胆囊结石患者,7例为非胆囊结石患者),结石30例,对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采用透射电镜负染法,对胆结石进行观察,了解普通细菌及纳米细菌感染情况;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对胆汁及结石进行纳米细菌分离培养;采用茜
背景 亚洲地区肺炎支原体(MP)耐药比较严重,与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缺乏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耐药相关研究。本项目旨在探讨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且经血清学联合PCR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共82例。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pORF5蛋白抗凋亡作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阐明Ct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pGEX-6p/pORF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XL1-blue菌株,IPTG诱导表达GST-pORF5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Prescision Protease切除GST标签后得到pORF5